厌学经常是孩子成就动机太过强烈导致的逃遁行为,意在回避竞争失败带来的自恋损伤。
厌学的背后经常是孩子太想学好,太在乎成绩,可是又达不到预期或不能始终保持前列,超过承受零界点就只能破罐子破摔。
故而,厌学的孩子经常会出现情绪困扰。厌学经常是孩子对父母竞争焦虑的认同和夸大歪曲。
父母不能接纳孩子的学业平庸和/或高度认同高内卷的教育体制,从而禁不住把孩子锁在学习上(恐惧成绩落后),不同程度压缩了孩子的闲暇时光,这就引发了孩子的前意识信念:“成绩不好,我就会失去父母的爱!”,这种信念叠加了孩子自身的恐惧和内疚,准确地反映出少数父母没有意识到的核心信念,有时则夸大了父母对学习成绩的在乎程度。
厌学经常源于以下四种关系存在心理冲突和/或现实压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父母之间的夫妻关系、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师生关系、孩子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这四类关系的困扰有时是单独存在,有时是同时存在相互交织。
厌学有时是孩子高度认同了父母、家族、媒体功利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当父母、家族、媒体有意无意地告诉孩子:学习就是为了赚钱和就业,这就很可能抑制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就将大大降低,往往回试图另辟蹊径,直达目标-赚钱。从而出现诸如搞直播、当网红、当电子竞技选手可能偏离常模的夸大去幻想。
这样的孩子对学业落后本身没有情绪困扰,困扰的是与父母之间就学业态度上的争斗。
有人可能相信电子产品,例如手机、平板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孩子的厌学,我倾向于相信这是把因果关系颠倒了。孩子沉浸电子产品是厌学的结果之一,而不是厌学的原因。
我相信,几乎不存在直接引导孩子消除厌学情绪的正确方法,所谓正确引导,父母在实际操作时经常演变成喋喋不休的聒噪、一本正经的说教和僵化、虚假的话术。
尽量使孩子避免产生厌学情绪,最好从以下几个方向上入手:
1.让孩子体验到且相信,父母能悦纳他们的成绩平庸,并不太在乎他们的排名,且能立体地评价他们身上的优点与不足。
2.时刻检查和反思四种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一旦发现不对劲,就要温和地介入或者调整。
3.让孩子意识到且相信,学习不只是为了赚钱,而是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兴趣和位置。至少目前为止,接受传统教育是普遍的途径。
4.在电子产生使用上合理安排时间,且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同时创造且更多地参与其他娱乐活动。
——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