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心理热线13051784755
广告
妈妈, 我到底怎么做你才能满意?

关键词:

来源:心之爱

发布时间:2018-02-03


图文 | 心之爱/新雨流泉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小爱把身体缩在咨询室的椅子里,她微微抬起头,发红的眼圈、无精打采的表情、欲言又止的样子……看上去让人觉得心疼。我想,接下来,也许她要说些什么。干脆就这样等待着。

过了好久,小爱才开口说话:
小爱:《妈妈及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您读过吗?
我:读过,有什么想要跟我分享的吗?
小爱:亚隆在梦里摇着手对妈妈喊:“妈妈,我表现得怎么样?妈妈!我表现得怎么样?”我也经常做这样的梦,迎着妈妈鄙夷、从不满足的目光,我常常会哭着醒来……

小爱又忍不住哭了,持续半年的咨询,她把自己系在和妈妈共同打的死结上。34岁的她,一直以来在追寻妈妈的赞许。她从来不敢主动问妈妈自己表现得怎么样,但每做一件事情,她都会像小孩子一样,期待妈妈赞许的目光和认可的语言。


妈妈觉得,读书有出息,最好能拿到博士学位,这样她脸上就有光。为了让妈妈赚足面子,小爱拿到了妈妈想要的博士学位。
妈妈觉得,做高校教师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博士毕业后,能留高校做老师,那就更好了。为了满足妈妈的期许,小爱努力准备各种面试,最后找到了自己的栖息之地。
妈妈觉得,婚姻是一个人的大事,也关乎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而金钱决定了这个家庭的幸福度。年轻的小爱以为,妈妈说得全是对的。就这样,长相漂亮可人儿的小爱找了一个有钱的老公。但不是她喜欢的类型。
妈妈觉得,女孩子最终要求稳定,原本打算出国留学的小爱,为了妈妈的一句话,放弃了自己的念头。选择默默呆在妈妈身边。
……


然而,这一切又是过得那么拧巴。在小爱为人妻、为人母的过程中,她痛苦挣扎着。34年来,她从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了赚得妈妈的一句“你真棒”,小爱煞费苦心。为了贴近妈妈,让妈妈更多更真实地了解自己,小爱冥思苦想。然而,一直追着妈妈问自己表现得怎么样的小女孩,却一直没有被喂大。



小爱说,前两天高兴地跟妈妈打电话,告诉妈妈自己可以购买单位的经适房。妈妈说,还要自己掏钱,有什么可以高兴的。当妈妈这样说时,小爱觉得自己掉进了黑黑的洞里面,没有阳光,没有希望。妈妈似乎总是这样,从来不能站在她的角度,去为她考虑。在妈妈这里,小爱体验到深深的不被理解,剩下的只有孤独。
然而,妈妈是让小爱痛苦的罪魁祸首吗?


在一个孩子心里,妈妈理应是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那一个。如果连给予自己生命的妈妈都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还有谁能在我们干涸的生命里洒下阳光雨露?但是,我们也不能忘了,妈妈和小爱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正如亚隆和妈妈的那段精彩对话一样:
亚隆:有东西挡住我,我们之间有高墙阻隔。
妈妈:墙?这样向你的母亲说话!墙,难道是我砌的?
亚隆:我没有这样说。我只是说有墙阻隔而已。我知道我碰到你就退缩,为什么?我怎么记得?那是50年前的事了。妈妈,但不论你对我说什么,我都觉得是责备。
(引自《妈妈及生命的意义》,欧文亚隆)

 “妈妈,不论你对我说什么,我都觉得是责备”,是不是小爱和妈妈之间也是这样的?如果小爱的妈妈坐在我面前,说起自己的女儿,她也会泪流满面吗?



进入咨询室的人大抵有两种,一种是像小爱这样,与妈妈粘滞在一起,没有勇气分开却又无比痛苦的;还有一种和小爱相反,他们因为“背叛”了妈妈,拥有着深深的羞耻感和愧疚。


然而,妈妈和孩子,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自从在子宫分离的那一刻起,母子间的命题注定便是一步步分离。断奶、说话、走路、上学、工作、结婚……成长中的每一步都让分离更加彻底。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讨厌分离的。妈妈和孩子,不管是谁,我们都渴望距离近的不能再近。身为孩子,我们甚至希望有一天真的能回炉,重新回到妈妈的子宫,听妈妈温和的话语,任由妈妈温柔的抚摸。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让自己不孤独。但是,我们却不知道,孤独是伴随成长而来的,一个人越成长便越孤独。对小爱而言,此刻起,要有承受孤独的勇气,做好迎接孤独的准备。换句话说,不敢承受孤独的人是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接受成长的。


在小爱的舒适圈里,已经出现了各种矛盾。矛盾的根源在于,那个一直渴求成长的“自己”终于呆不住了。它要突破现有的状态,不惜一切代价,哪怕让小爱痛苦。而“自己”要成长,就要从心理上与妈妈“断乳”,把妈妈的“期许”放在一个更加客观的位置,不以它为生活的主导。换句话说,小爱和妈妈,要学着分开,不相互束缚,只有这样,小爱才能成为完整的人。


实际上,因此而孤独的,不止小爱一个,还有小爱的妈妈,亚隆和亚隆的妈妈,包括我和你,还有更多的人……


——————————————

心之爱 | 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分享 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