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冷暴力的方式对待伴侣,
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
文 | 心之爱/新雨流泉
(本订阅号第417篇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
在上一篇文章透视夫妻「冷暴力」的心理动机中,我们谈了婚姻中的冷暴力现象。
从现象背后的心理动机把冷暴力分为三类:
婚姻后遗症冷暴力
沟通不畅冷暴力
施虐冷暴力
在本文中,我想谈谈如何走出这三种类型的冷暴力泥沼。
01
「婚姻后遗症冷暴力」:哀悼失落,承担责任
在婚姻后遗症冷暴力中,施暴一方对伴侣难以产生美好的情感,所以拒绝与伴侣互动。
当初走入婚姻就并非心甘情愿,而他们也不愿结束貌合神离的婚姻。
这类冷暴力实施者把内心一切美好的感知觉体验投注到昔日恋人的身上,“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于是面对着婚姻中的伴侣,却再也不会爱了。
这类人虽然是冷暴力的实施者,婚姻于他们而言也是痛苦不堪的。
结束冷暴力的重点在于施暴者能否完成对曾经失落的爱情的哀悼。如果没有这个哀悼过程,即使他想全心投入婚姻,尽量与当前的伴侣倾诉沟通,也只能事与愿违。
为失落的爱情哀悼并不容易。
昔日恋人在施暴者心里是完美的,然而这种“完美”并不存在。他们为了保持对往日恋情的美好感受,“选择性遗忘”了对自己昔日恋人的愤怒。
从而,他们在意识上保持着对昔日恋人的忠诚和眷恋,眼里只有昔日恋人的“好”,而不愿意体验昔日恋人曾带给自己的痛苦——即昔日恋人的“坏”。
那份被“遗忘”了的愤怒则部分地表现为对当前伴侣的疏离、冷淡和克制。
这些“用情至深”的施暴者真正爱的不是那个曾经的恋人,而是自己想象中的完美恋人。
可是要知道,大多数情况下,恋人们分道扬镳不是性格不合就是现实所迫,总归是两个人有跨越不了的障碍。▼
精神分析泰斗维米克·沃尔坎曾告诫我们:一个人难以哀悼失落的客体,往往是他没有整合对这个客体的爱和恨[在本文中是对昔日恋人的爱恨整合],而非爱得太深。
任何人都不可避免丧失,只要丧失不太具有创伤性或者个体完成了对丧失客体的爱恨整合就能告别过去,寻找新客体来满足依恋[找到新伴侣]。
这种婚姻冷暴力的实施者总是感到伤感、哀怨、失望。这是因为他们在自我惩罚。
他们为自己当初没有为自由意志做主而感到羞耻[迫于压力和虚荣心非心甘情愿地进入婚姻],并以愤怒的方式表现出来。
他们把对自己和父母的愤怒置换到当前的伴侣身上,总是放大伴侣的不足而且有点轻视伴侣,甚至认为当初进入婚姻都怪父母太强势、伴侣太主动。
对他们而言,停止冷暴力就要意识到走入当前婚姻有自己主动选择的部分,自己正在以冷暴力对待伴侣,逃避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责任。
而结束这种冷暴力的最后一步是,再次做出选择:要么转移爱情,要么结束婚姻。
转移爱情:用一句歌词形容就是“把一个人[昔日恋人]的温暖转移到另一个[婚姻中的伴侣]的胸膛,让上次犯的错反省出梦想”。如果他们完成对失落爱情的哀悼[不再念念不忘,只在心中珍藏],认识到婚姻中的责任,并希望重新经营婚姻,就要郑重向伴侣道歉并作出承诺,带着好奇心重新了解伴侣的心理世界,从而迈向普通婚姻伴侣永远要处理的主题——独立和依恋。
结束婚姻:有人可能永远走不出被过度理想化的昔日恋情,而又不想做出改变。对受害者而言,只能放弃幻想,结束婚姻,不要期待用真情打动他。因为当一个人的感情收不回来时,你不可能用日常互动把他从过去的感情中拯救出来。
02
「沟通不畅冷暴力」:尊重独立,倾诉倾听
在沟通不畅冷暴力中,两个人一直在玩“追逐者”和“疏离者”的游戏。
他们的爱情故事像是小鸟和树懒,彼此的差异互补让他们走到一起,也正是这种差异让他们婚后渐行渐远。▼
相识、热恋时,追逐者像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地说着情话,疏离者体验到恋人的开朗直爽,享受着恋人的赞美;疏离者像一只沉默温和的树懒,惜字如金地倾听,追逐者体验到恋人的沉静稳重。这是在恋爱中相当美妙的体验。
然而,小鸟和树懒的性格是相对刻板的,他们的表达方式不会随着情境而转变,两人发生分歧时便会严重冲突。
当需要克制情绪倾听对方时,小鸟的叽叽喳喳显得歇斯底里和喋喋不休;当需要抒发情绪向伴侣倾诉时,树懒的沉默则显得笨拙和退缩。
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歇斯底里和喋喋不休加剧了沉默退缩,沉默退缩反过来激起更强烈的歇斯底里和喋喋不休。
当初对方最吸引自己的特质现在却最令自己痛苦。
这便是小鸟和树懒——追逐者和疏离者呈现的沟通模式,这种冷暴力实施者看似由树懒扮演,但冷暴力的形成是双方配合出来的。
想要走出这种冷暴力,小鸟和树懒必须尝试打破这种沟通模式,也就是说,追逐者不再那么追逐,疏离者不再那么疏离。
他们要明白对方身上的特质是人性的某个部分,是需要去尊重的。
然而,开朗和沉默,他们却奇妙地各占一端,那问题出在哪里呢?最大的可能是他们的原生家庭系统只允许幼年的他们呈现一种样子而压抑另一种,孩子如果表现出压抑的一种样子,可能会受到惩罚。
比如,疏离者的父母可能从小教导孩子要顺从,并默许或赞扬孩子的沉默,当孩子偶尔插嘴时,父母就批评孩子不礼貌、自以为是。
长此以往,孩子便会压抑倾诉的需求,甚至感受不到人原本有倾诉的需要和权利。而追逐者的情形恰恰相反。
追逐者和疏离者不能尊重和接纳对方的特质,某种程度上说是彼此不能释放各自被压抑的人性部分。
因此,消除沟通不畅冷暴力最有效的做法是追逐者和疏离者分别释放他们压抑的部分,小鸟学会倾听,树懒学会倾诉。▼
在夫妻伴侣治疗中,治疗师通常会给具有「追逐者-疏离者」模式的伴侣布置如下家庭作业,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改造使用。
在即将到来的一周,夫妻俩要挑一个小时的特定时间,并同意这一小时两个人得一起度过,不让任何事情来打扰。然后,他们要决定——也许可以抛硬币来决定——这段时间的头半个小时属于谁。然后,先来的这个配偶[假定是妻子]就掌握发言权,对她的要求是,她只能谈她自己。不允许她说任何涉及配偶或他们之间的关系的话。
伴侣一方按规定要专心倾听,但不要做任何的言语回应。当练习的这个部分完成之后[即半小时过去了],倾诉者和倾听者互换角色。第二个人说话,第一个人则要全神贯注地倾听,不得插话。就像刚才一样,不允许讨论伴侣或婚姻。
在这个半个小时里,他要讲述的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自我——他的所思所想,他的生活,他的快乐,他的伤痛。简言之,这项练习规定,夫妻每一方都要花上一段时间谈论他或她自己的需要、欲望、心愿、挫折、幻想,等等——只要讲述内容只涉及他或她自己就行。这项练习还规定,倾听者要保持安静,全神贯注地倾听对方的每一句话。
一个小时后,当夫妻两人都倾诉过、倾听后,家庭作业就完成了。[下一周他们可能想调换发言的先后顺序。]然而,这项作业的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规定是,在作业完成后,绝不能讨论它。夫妻两人要做的是继续他们的生活,且不得对这个话题做任何进一步的讨论。
这项练习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夫妻俩不能互相回应。他们轮流担任倾诉者和倾听者,之后不允许讨论这个话题。[如果夫妻双方正在接受心理治疗,那么会在下一次来治疗的时候讨论他们的「家庭作业」。因此,对于那些想独自完成练习的夫妻来说,3天应该是与两次治疗最相似的时间,夫妻双方可以就这点达成共识,在练习完成3天后,对之前的练习进行讨论。]
摘自《亲密伴侣——爱和婚姻的模式》[美]麦琪·斯卡夫 著
03
「施虐的冷暴力」:痛定思痛,放弃幻想
在施虐冷暴力中,受虐的伴侣永远不要对施虐者抱有任何幻想,因为他们多半具有自恋型人格[甚至恶性自恋]和反社会人格特征。
他们的超我和共情力有缺陷,几乎没有内疚和羞耻感,因而对自己的冷暴力行为不以为耻或内疚,反而享受施虐带来的快感和权力感。
他们能准确地揣测伴侣的想法和情感,故而总能以谎言、恐吓、疏远、贬低来打击伴侣,却感受不到受虐伴侣的痛苦。
长期经受施虐冷暴力的人,始终抱着“有朝一日,TA会改变,会对我好”的想法。▼
这种想法是值得警惕的,期待着未来会更好而承受着当下的痛苦,这可能是对童年创伤的不断重复。
人们潜意识里总是渴望再次经历早年的知觉体验,即使这种体验是痛苦的
如果试图改变而无果,最好是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建议受虐者分手或离婚时要果断且温和,不要争吵。
被提出离婚使施虐者的自恋受到重创,对方会认为你抛弃了TA,这证明TA的权力和魅力不再。
如果用言语激怒TA,他们冲动的这一弱点可能就此爆发出来,将冷暴力转换成肢体暴力,这是他们最后的控制手段。
(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机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