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心理热线13051784755
广告
《小欢喜》扎心真相:父母爱孩子“走「脑」不走「心」”

关键词:

来源:心之爱

发布时间:2019-08-28

宋倩爱英子是用脑良苦而非用心良苦


文 | 心之爱/新雨流泉

(本订阅号第391篇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最近,家庭伦理剧《小欢喜》火翻天。单亲妈妈宋倩和女儿乔英子之间的相处模式淋漓尽致地浓缩了中国亲子关系的扎心真相:父母爱孩子“走脑不走心”。

宋倩和英子有三个强烈冲突点:

[1] 学业上,英子的梦想是南京大学,宋倩一门心思逼女儿冲刺清华北大,并在女儿卧室安装一扇大玻璃窗,而具有遮蔽功能的百叶窗竟是从外面控制的,目的是方便随时查看女儿的学习状态;

[2] 生活上,宋倩在生活管控中事无巨细,例如,逼英子吃药膳、早晨空腹吃生海参等;

[3] 情绪上,当英子喊出“我讨厌你”时,宋倩打了女儿一个嘴巴,痛哭流涕地说:“妈妈一个人带你长大的呀,我白天要上课,晚上还要备课,我起早贪黑给你买菜做饭,我压力不大呀!”宋倩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英子,你可是妈的一切啊!”


以上三个冲突点共同的本质是:只要发生意志冲突,宋倩永远在乎的是自己的感受,根本顾不上女儿的心情。即使偶尔体验到女儿的不快,宋倩都会认为女儿的痛苦比不上自己的痛苦,故而教训起英子既苦大仇深又理直气壮。

宋倩爱英子是用脑良苦而非用心良苦。用脑爱孩子的父母永远遵循逻辑和现实原则。例如“认为严格监控会提高学习效率、没考上大学就没前途、我是为你好,所以你要理解我……”,他们的逻辑往往又过于简化、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唯一能减轻他们焦虑的是按照臆想的逻辑办事就好,并遵循这种逻辑说教。

用脑爱孩子的父母没有能力和孩子有温润如玉的交流,往往只是委屈的情感达到顶点变得无法忍耐时,来一次情绪宣泄,从而给人以相爱相杀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令人既别扭又感到他们很可怜。或者当两代人其乐融融时,父母总是有意无意地非要把话题引向某个结论和逻辑的框架,让谈话变得味同嚼蜡和训导味道十足,造成孩子唯恐躲避不及。




在恋爱中,有一种相对靠谱、检验对方是否爱你的方法,那就是,在与他交往的过程中,你能否感到他很在乎你的感受,并时刻注意他的言行可能给你带来的影响。如果一个人从来都不在乎你的感受却又口口声声说“我爱你”,你会信吗?这就是爱人要走心的道理。亲子关系概莫能外,父母用心爱孩子就是随时注意个人言行对孩子的影响,甚至在乎孩子的感受要胜过一切,在乎孩子的感受,孩子的心智多半就会涨潮。没有这个前提,你培养出的孩子最好的结果是成为一部精密的机器。更大的可能是,父母在孩子内部的心理表征严重分裂,从而导致理智和情感的剧烈冲突。父母口口声声说:“我爱你”“都是为你好”,可是他们永远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从来不把孩子的感受当回事,永远认为孩子幼稚懵懂,这如何能让孩子相信父母是爱他的呢?


现实的矛盾之处在于,父母的含辛茹苦孩子都看在眼里,孩子又不得不在理智上认为你是爱他的,躯体和情绪感受又一再提醒孩子父母恨他,父母要折磨他。正如精神分析的“具身观点”:心身联结塑造心理即身体从根本上决定心理的性质,也就是说,父母给孩子的躯体和情绪感受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有了健康的人格,孩子可能不会成为伟人,可是成为快乐和自食其力的凡人总归不是难事。(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机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