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心理热线13051784755
广告
父母惯用的拙劣手段(下)

关键词:

来源:心之爱

发布时间:2019-07-31

世界是不完美的

父母是不完美的


文 | 心之爱/新雨流泉

(本订阅号第387篇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世界是不完美的,父母是不完美的,这是每个孩子无可杜绝的“生之创伤”,个体生命之过程便是经历和修复创伤之过程。世界的不完美只能听天由命,父母的不完美,只要你有足够的意愿,便可无限接近完美,将创伤降至恰到好处的挫折。不过,前提是作为养育者的天下父母,能否最大程度地避免拙劣的教育手段。在《父母惯用的拙劣手段》(上)(点击可阅读原文)篇中,我们解析出了前三种手段:激将法、浮夸和交易。本篇文章解析后三种手段:投射性指责、过度保护、感恩暗示。


父母惯用的第四个手段是投射性指责。投射性指责是一种原始的心理防御机制,在不健康的亲子关系中,父母惯于用言语指责孩子,并坚称不良后果均由孩子造成,故而强调孩子必须为错误买单。然而,事实上是父母因自己的错误不公平地指责孩子,以避免觉察错误和责任,消除内疚和不安的感受。投射性指责的经典词语是“如果不是你……”、“都是因为你……”、“你为什么老是这样……”


例如,感情不和的父母曾想离婚,迫于各方压力,终归凑活着过日子,不离婚的理由则是“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如果父母不改善夫妻关系,每当遇到困境时悔意便涌上心头,他们就可能经常性地指责孩子的小错误、基本的攻击释放或抱怨为了孩子受够生活的苦,而实际上是他们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内疚、自责、愤怒。渐渐地,孩子形成一个固有信念“我对父母关系的不和负有责任”,从而无论是非对错,这样的孩子总认为是自己的错。


当孩子犯错时,有父母惯用投射性指责就是要求孩子做道德上的完人,即从不撒谎,具体表现在孩子稍有撒谎迹象,父母便惊慌失措,使用各种手段[体罚、恐吓、讲大道理、引诱等]使孩子认错。实际上,这是父母希望孩子承认错误来替他们消除内疚和不安。一个懂得反思的父母则将重点放在“孩子为何如此害怕承认错误?”这个问题的探寻上。结果往往发现,要么是孩子习得了父母说谎的习惯,要么是父母的教育方法本身太简单粗暴,给孩子造成了强烈的恐惧,孩子会觉得诚实就意味着承担责任,承担责任就意味着受罚,甚至是严厉的惩罚。


经常为人忽视的投射性指责还有父母因自己的过失和无能而殃及孩子。常见的场景有:烦心的母亲洗碗时不慎打破碗,抑制不住指责旁边玩耍的孩子分散了她的注意力;为难题所困的父亲正在工作,孩子请求他陪他或她玩耍,父亲大发雷霆,指责孩子不懂事,没有瞧见爸爸焦头烂额的状态。在以上场景中,孩子受到指责都很无辜,即使孩子打扰了父母总归是极微小和无意的,而父母的情绪和言语则完全超过了应该有的强度。





父母惯用的第五个手段是过度保护。中国有句疼爱孩子的俗语:“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少焦虑型父母便是带着这种心态养育孩子,结果把孩子养成一个孱弱、胆小、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这种父母惯于将自己的无能和恐惧投射给孩子,总是感觉孩子弱小,无法完成基本的事务,总是担心孩子会遇到伤害。他们将恐惧投射给周围的客体,从而形成迫害性想象,总是暗示孩子:世界危险重重,必须随处小心翼翼,最好规避一切风险,最好听话照办。


父母频繁投射无能、恐惧的结果是极度不信任孩子,不信任世界,他们活成了一只张开翅膀随时守护小鸡的老母鸡。他们见不得孩子遇到挫折,哪怕是成长最基本的锻炼。例如:孩子追逐嬉戏摔倒;孩子独自坐公交回家;孩子和调皮的孩子交往;青春期的孩子和同学约定郊游……当孩子遇到挫折后,他们不是安抚、引导、鼓励孩子越挫越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是以偏概全、非黑即白地警告孩子太莽撞无知。他们运用的经典词语是:“你不知道这样做,爸爸/妈妈多担心啊?”、“谁让你不听我的话?活该!”“你这孩子怎么这样,都急死我了!””告诉你不要……,你就是不听!”,孩子的探索欲和效能感很容易消磨掉,极易形成依赖型人格,他们无法相信有为自己命运做主的能力。父母向孩子传递的信念是“没有我,你活不下去!”孩子形成的信念是“没有你,我活不下去!”这样便形成强烈的依赖与被依赖关系,孩子成年后可能难以走出原生家庭,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甚至患上社交恐惧症。


父母惯用的第六个手段是暗示[明示] 感恩。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之一便是做父母,这是很多人深有体会的。可是作为父母,如果经常有意无意地暗示孩子应该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这基本就是不合格的父母。严格说来,父母养育孩子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炫耀和表功,孩子被动来到这个世界,父母主动选择新的身份-父母,承担养育责任,品尝养育之苦实乃合情合理。


然而,有父母则固执地认为获得父母的身份便有了支配孩子命运的权力。弗洛姆说这样的父母通常具有占有性的人格,他们试图通过身份获得对孩子的支配权,并反复强调身份的重要性,不分是非地要孩子尊重、服从他们,而非用存在的价值、饱满的情感、对世界的通彻认知获得子女的尊重和敬重。


在中国,过分强调孝道的父母通常会暗示孩子应该对他们感恩戴德,经常强调自己多么不容易,为孩子吃了很多苦。他们心里舒坦好像比孩子生活幸福更重要,从而过分侵犯成年孩子的家庭。他们惯用词语是:“你这样做就是不孝……”、“再怎么说他都是爸妈啊……”“爸妈不容易,长大该……”


从小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会有强烈的内疚感,他们总是感觉欠父母似的,他们潜意识里不敢奢望过好的生活,如果过得比父母幸福都感到有罪,有时会莫名其妙地自我挫败。


健康的内疚感是爱滋养出来的花朵,而不是以爱的名义诱发而得到的自我谴责。感恩是人之本性,子女的一种自发的情怀。只要父母全心全意、不失自我地爱着孩子,不将个人意志强加给孩子,感恩便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那些暗示孩子感恩,把孝道挂在嘴边的父母恐怕难逃求而不得的命运。(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机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