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心理热线13051784755
广告
我们当然不是为了吃苦而活在这世上

关键词:

来源:心之爱

发布时间:2024-03-24


一位网友这么问:
“我吃不了学习的苦,我也吃不了生活的苦,可是我又为什么去吃苦呢?我活到这个世界上来就是为了吃苦的吗?”
首先,从辩证的观点来看,祸福相生,利害同在,苦乐并存,不经历人生的苦,很难从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
这属于辩证性思维的范畴,帮助人们多纬度去理解现象,减少因视角单一而形成的困扰。
其次想说,这个主题主要是个关于吃苦的意义的探讨,即吃苦的意义究竟在哪儿?活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吃苦吗?
显然不是,我们不是为了吃苦而活于世。
苦其实是做为人活着的一种附属品而存在,因此探讨吃苦的意义,主要还是需要先去了解活着的意义。
也许有人会说,自己活着就没什么意义,吃苦就更不会有什么意义了。
确实如此,在没有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设想,有所憧憬的情况下,每一天可能都会过的像在敷衍自己。
生活中我们也时不时的需要敷衍一下自己,缓解下生活的紧张与疲惫,但我们却很难总保持在一种不变的基调中生活。不断寻求的自我突破与创新,是我们每个人内在的动力,是一种具有生命力象征的活力,会不断地推动着我们看向自我挑战与改变的方向。
在内在动力的推动下,我们会自然地趋向一系列行为的变动之中,比如想去吃好吃的,玩好玩的,想去看好看的风景,想去做令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等等。
当欲望或者愿望的声音显现,人自动会面临着两个方向的选择,一边是追逐欲望或者愿望所指向的方向,一边是压抑住这些欲望或者愿望,不让它们扰动自己的心绪。
不管选择哪个方向,都必然会开始一番吃苦的历程,不同的方向则会呈现出不同性质的吃苦。
可以说,回避不了吃苦的可能,但我们可以选择主动去承接哪种苦来吃。
人生的意义不是想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
活着,无可回避的就是面对与迎接自己内心动力的驱动。
主动的迎接会让我们体会到苦与乐的相伴相生,品尝到苦中带甜的滋味,如同人们爱喝的茶与咖啡一般;
被动的承接,则往往意味着每一步都像是在对抗着内心所压抑的欲望或者愿望,对苦的无限放大,成为了人生的主基调,这样的情况下,往往就只会看到吃苦的无意义感,而很难体会到吃苦的价值所在。
——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