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心理热线13051784755
广告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关键词:

来源:心之爱

发布时间:2023-08-16

来访者问: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北京心之爱心理咨询师答:

意义都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我们现在更频繁的思考意义问题?

在前工业时代的农业社会,人们面临许多生活问题,可并不包括当今盛行的缺乏意义的问题。

那时提供意义的方法有多种。首先,宗教世界观对生活提供了非常详尽的答案,使得意义问题不受关注。此外,古代人主要关注如何满足更基本的生存性需要,如寻找食物和栖身之地,他们没有余暇追寻生命的意义问题。

在工业时代之前的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其他提供意义的活动。人们活得离土地更近,感觉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耕地,播种、收成、烹调、生养,他们自然地投入到未来。

他们每天的工作都是创造性的,因为他们从饲养家畜和种植谷物中分享了生命的创造。他们对更大的整体有强烈的归属感,觉得自己是家庭和社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在这个背景中知道自己该怎么行动,扮演自己的角色。

但是所有这些意义都消失了。

在今天城市化、工业化、世俗化世界中生活的公民,必须面对的事实是其生活失去了基于宗教的宇宙意义体系,脱离了和自然界的关联。我们有时间,而且是太多的时间提出令我们困扰的问题。“空闲”时间的问题在于它把自由强加给我们。

工作不再能提供意义。即使是再疯狂的想象力也没有办法给现代许多的常见工作带来创造的可能性。如,生产线上的个人,不但其工作没有创造性,他们甚至开始把自己看作是工厂机械上无意志的螺丝钉。

此外,许多工作缺乏内在的价值。那些在庞大的系统中忙碌工作的职员,如何能够相信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寻找生命的意义是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困扰。

生命的意义分为两种,

普遍意义,暗示在个人之外、超越于个人之上,存在着某种设计,这毫无例外地会指向某种奇特的或者宗教性的宇宙秩序。

世俗意义,追寻目的性,拥有这种意义感的个体将生命体验为:具有某种目的活着,需要得到实现的功用;具有主要目标,并可以将自己奉献与这个目标。

直到大概三百多年前,普遍意义的观点开始受到猛烈攻击,这些攻击来自迅猛发展的科学,以及康德哲学对是否存在固定客观现实的质疑。人们越来越怀疑某种超越人类的存在,就越难接受普遍意义的系统。

也许我们可以不再追问“我们为什么而活”这个问题,但是我们没有办法不去追问“我们该如何而活?”的问题。

现代尘世中的人类面临的任务是在没有外在坐标指引的情况下,找到生命的方向。人们如何能够建构自身的意义,而且这个意义要足以支撑个体的生命?

亚隆说:“我们发现唯一的绝对就是没有绝对。”

存在主义理念把世界看作是偶然的,也就是任何事情都可能是另一幅样子。人构成了自身,自己的世界以及在这个世界中自身所处的情境。不存在“意义”。在宇宙中没有宏大的设计,没有指导生活的原则,除非个体自己创造这些原则。

加缪认为唯一严肃的哲学问题就是一旦充分意识到人生的无意义之后,是否还要活下去。

他说:“我已经看到过许多人因为感到生命不值得一活而死去。据此我得到一个结论:生命意义的问题是所有问题中最为紧要的一个。”

因此,最根本的问题变成了:需要意义的个体如何在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中找到意义?

大多数西方神学家以及无神论的存在主义体系都同意:人完全浸入生命之流中是既美好又正确的。

下面列举一些能够给人提供生活目的感的世俗活动。理由是,它们看起来是正确的、美好的;它们提供内在的满足,而并不需要靠别的动机来支持。

利他。给世界留下较好的居住环境、服务他人、参与慈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正确和美好的,并给许多人提供了生命的意义。

为理想奉献。人通过自身理想成就自己。献身于理想。

创造性。某种从未出现过的、美丽的、和谐的东西,也可以有效地消解无意义感。创造本身提供了自身的合理性,没有必要再去问“为了什么”,创造就是“存在本身的理由”。创造是正确的。将自身投入创造中是正确的。

自我实现。每一个物体或生命的真正结果或目的都是成就和实现其自身的存在。

自我超越。布伯说:“虽然人总是由自身开始(通过探索自己的内心,整合自我,找到自己的特殊意义),但是绝不会以自身结束。”个体从自己开始是为了忘记自己,让自己沉浸在世界中。一个人了解自己是为了不再将全副心神贯注在自己身上。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普适的答案,因为人们对于意义的理解和信仰因人而异。每个人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信仰体系得出不同的结论。

无论如何,人们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讨都是深刻而有价值的。

本文大部分是摘抄自欧文亚隆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关于无意义感的论述。

——李晓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