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问:
心之爱咨询师答:
孩子在幼儿园不说话,对路上积极打招呼的同学也视而不见,犹如一个局外人,和谁都有意识地保持着距离。不知你是否尝试去了解过孩子这些行为是什么导致的?和你及你的教育理念有没有直接的关系?
孩子这种不与人打交道的行为方式是否也是她在家的惯有行为?假如孩子在家和父母就没有互动,也不会交流,那进入幼儿园的一系列举动就容易理解了。那接下来,我会问是什么导致你和孩子之间形同陌路的?
从你的描述看,孩子的胆小、不敢做、害怕出错都和你对孩子严苛的教育理念和实施方式有直接的关系。你们对自己教育理念的执着大于对孩子这个人的关注。说的直白一点,孩子是为你们的教育理念服务的,至于孩子能不能吸收或接受,她对你们的教育有何感受和想法都不重要,也不在你们的考虑范围内。
既然孩子对你们的体验是冷漠的、被忽视的,不被理解的,那她就没有理由和动力在你们之外和同伴建立起积极友爱的互动关系。关系为她来讲就是要求,自我的妥协,她已习惯了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为了不受外界的批评和干扰,她把自己防卫的严严实实,谁也休想进入。
我想,这是很多父母都会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其实,在保持良好且人性化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才容易收到效果,亲密关系远比你所说的话更重要。
在亲子关系互动中,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是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遵循的原则。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父母首先反思和调整的是自己,然后去改善亲子关系。
另外,你的孩子害怕出错,可能和你对孩子及他人的评头论足及对错的教育有关。其实教育不在于内容的对错,而在于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在于教育行为对孩子是否有效。
明智的父母会允许孩子犯每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其实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事实上,只有父母认为是障碍,它才会成为障碍,因为你的沟通方式、言语会把它真正地演变为一个大障碍。
当你说孩子敏感,言语重一点就会流眼泪。其实,眼泪也是一种语言,代替了嘴巴所说不出的悲伤和委屈。家庭是应该讲“情”而不是讲“理”的地方,特别是对于一个6岁孩子的教育。没有对你孩子的感同身受,不管你的教育理念再好,也只是你的一个理想而已!
——赵怀民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