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心理热线13051784755
广告
小朋友不听话,爸爸就威胁要扔掉他的玩具或零食,这样对吗?有什么更好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

来源:心之爱

发布时间:2022-05-22

来访者问:

心之爱咨询师答:

作为年幼的孩子无法做到符合家长想法的行为时,家长通过威胁的手段迫使孩子服从,这显然不适合。

一方面孩子在其中难以体验到自己的感觉与想法被尊重的需要;另一方面,孩子容易习得家长所采用的方式,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可能会在其他小朋友不听从自己意愿的时候模仿家长的方式进行应对,也可能会某些场合下激发起别人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

你的描述中,孩子爸爸的做法是有些简单粗暴的,只要孩子不同意,就以孩子在意的玩具进行威胁,而这招几乎次次管用,这形成了父子之间的一种互动模式。

就你的观察,这个互动模式中,孩子的表情是怎样的?他哭闹?生气?委屈?还是有着一些恐慌?

爸爸在准备要扔玩具的过程中表情是怎样的?是严肃的?还是玩笑的感觉?

爸爸通过恐吓的方式让孩子遵从了自己的意愿,对爸爸来说,可能这样的做法会类似游戏的性质,而且是个可以快速解决当下问题的最便捷方案,且每每奏效,因此乐此不疲地实施着。

但这个过程中,爸爸成为情感中的施虐方,孩子被动地承受,成为情感互动中的受虐方,两人在这样的互动模式中重复体验着各自的感受,倘若孩子的成长中始终以这样的模式持续发展下去,孩子个体的情感体验会形成缺失,倘若这种模式一直成为孩子成长中的主导体验,对孩子自身的发展是不利的。

当孩子做的不对的时候,首先需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对在哪里,不是简单地因为与父母不一致就判断为不对

父母常常会无意识地希望以自己的行为规范或道德标准来要求孩子,但实施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先去帮助孩子看到他自己的愿望。

比如孩子不去刷牙,他可能会在顾虑什么?

怕刷牙带来的感觉?

还是刷牙意味着要睡觉了,而他这个时候还不想去睡,还想继续玩?

可以问问孩子,听听他的想法,同时告诉孩子,家长此时希望他做的事情,这是个协商的过程,孩子尽管只有三岁多的年龄,他的思维也在慢慢培养与建立中,也有自己独立欲望的表达,给到孩子一个商量的空间会帮助孩子懂得关照自己的心愿,也会帮助到孩子学会妥协,及如何关照对方的愿望。

只有更好地理解与照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才能够更容易去同理他人的情感感受,当孩子在想占有他人玩具时,也会更容易接受抢的方式是不合适的这样的道理,也更容易接受在自己做错时向他人道歉。

当你在生活中看到父子不断以这样的模式重复,而你又无法说服孩子爸爸有所改变,你可以尝试帮助孩子有所反抗或对立,不是帮助孩子坚持本身不对的事情,而是制止爸爸以这样的方式来对待他。

比如爸爸要扔玩具的时候,你作为孩子的妈妈,可以走到孩子身边,抱着孩子,教会孩子与爸爸进行沟通,停止爸爸的恐吓性方式,帮助父子之间进入到相互交流的状态中,协助孩子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愿望,在孩子做出适合的行为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孩子年龄尚小,他需要有人做出示范,帮助他的内心发展出更均衡的功能


——刘丽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