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心理热线13051784755
广告
心闻 | 遇见更好的自己 VS 更好地遇见自己

关键词:

来源:心之爱

发布时间:2021-04-09

心闻 | 遇见更好的自己 VS 更好地遇见自己


近日流传一则视频,46岁“琼女郎”陈德容在受访时称,自己保养得很好,如果叫她去演妈,对她而言是奇耻大辱。

心闻 | 遇见更好的自己 VS 更好地遇见自己

这则新闻一出,立刻登上热搜第一名,引起轩然大波,超过18万人转发分享。有人质疑她没有职业素养,也有一些网友觉得年龄只是数字,不是枷锁。


很快,陈德容方面做出澄清,表示这则影片是一年多前出席时尚活动的访问,是以玩笑话的方式响应的。当时对方问她如果去演一个20几岁的人的妈妈,她会不会愿意?陈德容认为孩子如果年纪太大,视觉上无说服力,自然觉得不适合,并非单纯不愿意演妈妈。


心闻 | 遇见更好的自己 VS 更好地遇见自己

这个事件之所以引起网络热议,恐怕并不在于事件本身,而是因为它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对于年龄深深的焦虑感。


从生理的角度来讲,因为老去,青春美貌不再,颜值和身材的变形走样,使我们害怕自己失去性吸引力;同时担心因为衰老产生各种疾病,恐惧死亡。


从心理角度来讲,我们无法再像年轻的时候那样,能充分利用自己年龄的优势,去获得更多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我们惶恐时日不多,梦想难以触及。


更多时候,我们的焦虑不单单是年龄增长带来的不可逆的衰老、机会的丧失,更重要的是缺乏与这个年龄相匹配的积累,包括能力、阅历、经济收入等各方面,与其他人的横向比较,加剧了我们的年龄焦虑。


很多人都是通过和其他人的比较,来获得认同的。这种隐晦而又普遍的渴求外部认同的例子,比比皆是:


▲聚会中,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而你家的熊孩子只会闷头玩玩具,于是你觉得很丢脸;

▲只要别人说你的方案做得不好,你就立刻觉得自己的作品一无是处;

▲领导说你不胜任这个岗位,你于是对自己充满了怀疑,对将来的职业发展感到迷惘……

心闻 | 遇见更好的自己 VS 更好地遇见自己

我们之所以期待外部认同,是因为自我同一性没有建立好。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首先提出了同一性的问题,他把人格的发展分为8个阶段,同一性是12-20岁阶段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这个时期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自己,也认识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与性格上的相同与差别,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会同一感。


如果同一性发生混乱,就会怀疑自我认识与他人对自己认识之间的一致性。在养育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养育者的肯定,而只是忽视或者否定,那么这个时期的孩子容易把养育者的否定内化,形成“投射性认同”。


可悲的是,这种外部认同的主动权掌握在他人手上,且并不总是积极的——没有人可以做好所有事,获得所有人认可。


所以我们需要把向外寻求认同,转向自我认同。


心闻 | 遇见更好的自己 VS 更好地遇见自己

自我认同是指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从而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


它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把信念和价值观融合到自己人格中去,并对自我价值进行评价的过程。


这种评价通常来自于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的看法—— 一个人可能在某些事情上觉得自己很聪明或很笨,在某些行为上觉得很拙劣或是很卓越,可能很喜欢自己或是很讨厌自己……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自我印象和经验,日积月累就成为人们对自己的评价,也就是自我认同。

心闻 | 遇见更好的自己 VS 更好地遇见自己

一个人对自己的容貌过于在意,可能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年轻貌美才是值得被爱、被赞美的,却不能接受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松弛的肌肤和眼角的鱼尾纹。


这看似是对自己容貌的自信,其实反而突显了自我认同的匮乏,说明他的自我接纳度极低。


一个自我接纳的人,能坦然接受自己的现状,包括自己的年龄、需要、水平、愿望,同样也宽容地对待他人的弱点和问题,不会为自己或他人的缺点所困扰,感到内窘与不安。


真正的自我接纳,不是自暴自弃,也不是安于现状,而是一种完整的看见,是对于真相各个层面的接受、了解与认同,可以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接受自己的不足,但不唾弃自己的不足,能看到“完整”的自己。


真正的自我认同和自我接纳,与其说是“遇见更好的自己”,不如说是“更好地遇见自己”。


心闻 | 遇见更好的自己 VS 更好地遇见自己

对很多人来说,做到自我接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妨从这几方面来做些努力:


第一,接纳曾经的创伤。


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遭受过不同程度的伤害:一个过于严苛的爸爸,一个经常羞辱自己的妈妈,一段伤痕累累的恋情,或者长时间失业让我们陷入职业迷茫……


想要直面自我,需要先直面我们曾经遭受的创伤,接纳曾经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不美好。


不可否认,生命有时会经历一些苦或难,可你要试着做一件事——去解析在那些苦或难里面,有没有你没看到的部分?它们不是要挤垮你,不是要为难你,而是让你在经历之后,往生命更好的方向走去。


面对那些创伤,请告诉自己,这些不美好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感谢它们,让我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心闻 | 遇见更好的自己 VS 更好地遇见自己

第二,走出自恋和完美主义。


一个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经常苛责自己,他的内心深处隐含了这样一个信念,即他不甘于做一个凡人、普通人。所以当他认为自己未达到那个标准时,便会陷入自卑之中,无法自拔。


然而,要实现自我认同,必须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要懂得每个人都有局限和弱点。若我们长期用自己无法完成的要求来苛责自己,不仅会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用于内心的自我建设,更容易导致我们在现实中裹足不前。


当一个人越了解自己,自然会对别人理解得越深,对人性的很多规律也知道得越多,不会再拘泥于是不是自卑,因为没有任何自卑的需要。


我们的确需要改变,但不需要变成另一个人。


第三,勇于直面自我。


在成长的各个阶段,我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采用各种防御机制来避免自己受到创伤。这种保护机制使得我们没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面对难题,很难做到直面自我。


这时候,不妨通过缔结一段安全、可靠的关系,解除防御机制,让我们能在有充分安全感的条件下,有更多心理能量去直面不完美的自己,重塑之前的自我认知,建立对自我认知的客观评价。


心闻 | 遇见更好的自己 VS 更好地遇见自己

当你一直活在年龄的催促里,所见全是“失去”时(失去昔日友情、失去爱情、失去青春、失去工作、失去健康、失去亲人,直至失去生命),你会焦虑、情绪低落,常常感到无力。


其实,这里面蕴含着一份你需要的修复力。我们常被教导要积极,要努力,要全力以赴达到自己设置的目标或期待。其实,生命可以不用那么积极向上——休耕是对大地的呵护,休息是对生命的呵护。当你觉得生命需要休息的时候,不要吝啬给自己一份温柔、一份提醒、一份照顾,生命正在自行修复的时间中运作。


这是生命送来的一份礼物。

心闻 | 遇见更好的自己 VS 更好地遇见自己

当你看懂这份礼物,全然尊重、接纳生命目前的状态,高质量地陪伴自己时,生命反馈于你的,是更好的能量,因为你多了一份看见——看见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多了一些资源,业务能力更强,阅历更丰富,眼界更开阔……更重要的是,多了一份自我认同,活得不再那么撕扯。


如果全然接纳自己所有的生命状态,那么年龄带给我们的,将是内心的丰盛和富足,让我们活得更从容、更美好。


年龄,从来都定义不了任何人。


参考资料:

[1]《对年龄的焦虑,你有吗?》 文/方心 社会心理学

[2]《如何做到接纳自我?》 文/达芙妮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