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心理热线13051784755
广告
心视角 | 你会如何选择自己死亡的方式

关键词:

来源:心之爱

发布时间:2020-12-22

文/心之爱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12月15日,在四川泸州,一名小学生跳楼自杀,不幸当场身亡。遗书字条中的话语令人心酸:“我活的太累了,现在只希望能多睡会儿”。正处于快乐童年时期的孩子,就这样在一跃而下中瞬间离世,把悲痛留给了在世的白发人。


就在当天,北京交通大学一名大三的学生也是选择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朋友圈留下对这个世界最后一段声音:二十年来我坚信做题是唯一出人头地的途径,我因此放弃了其他的方向,使得做题成为我唯一而且最突出的优势,并且相信这是唯一的正途。该学生坠亡现场摆满鲜花,让人感到心疼又凄凉。


笔者想到自己曾经蹦极的经历,站在八十多米高的跳台上往下看,想象中的失重会让自己有一种灵魂被抽离的感觉,害怕、眩晕,在跳台上站的越久,四肢越麻木,也不敢往下看,也不敢回头看,只是双手紧紧地握着栏杆,平视前方,那是一种只能自己承受的无助和“不得不做”的勇敢。最后当然是选择双手抱头,被管理员“推”下去,但真的不想体验第二次。


看到学生跳楼的信息后,笔者想到的是:都有勇气选择以跳楼的方式结束生命,难道就没有活下去的勇气吗?真的为他表示哀悼,不知道他在楼顶迈出那一步时,经历了怎样的无助和绝望。我们会害怕,会恐高,是因为我们渴望活着。当一个只为求死的人面对高楼,他的对于高度和生命应该是麻木的,对未来的绝望已经淹没了生命本身渴望活着的力量。或者他们选择跳楼,仅仅只是向这个世界的生存规则表达反抗和不满,并且让社会听到他们的声音。

他对于“被看见”的渴求,还有一篇遗书,阐释了他求死的原因:一直以来坚信做题是唯一出人头地的途径,放弃了其他方向,并逐渐强化做题这一优势,大学之后希望突破自己,全面发展,放弃了做题这一唯一优势,几年后才觉悟,还是做题有用但已经失去做题的优势。保研需要看分数,当自己分数不达标,心理落差大,自认为前途渺茫,所以进行自我毁灭。


生命在他这里,仿佛缺少了韧性和本该有的活力,像一片枯黄的树叶,艰难地在枝头挂着,成绩是唯一与树干的连接,汲取微弱的养分。当秋风袭来,便会立刻凋零,如此脆弱,缺少力量。死后,一篇遗书昭告天下,用生命与生存规则抗争,力量也过于单薄。是规则错了吗?好像更多的是顽强活下去的人。

在网页上输入“学生”“跳楼”两个关键字,就会出来大量、最新的报道,可谓是司空见惯、层出不穷。风华正茂的生命骤然陨灭,让人痛心更引人深思。


很多大学生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应试教育培养了做题的能力,但见识其实有限,填志愿的时候不知道该选择什么。当时喜欢历史,又害怕不好就业;喜欢汉语言,家里反对;想尝试一下计算机,又担心学习过程太痛苦。最后随便填了一个,然后调剂到一个不那么喜欢的专业里,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四年,毕业了依旧迷茫。

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感受也会不同。生命的主动性的选择,也是个人的权利。“生”没有选择,“死”应该是可以选择的,没有什么可非议。每个人的价值点不停,就会有不同的世界观。在这个世界上,尊重每位生者和死者,是每一个人都要不断坚持学习的功课。


逝者如斯,愿安息。更多的是留给生者的一些领悟:


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尊敬的事情,或贫穷、或富贵,各有各需要背负的十字架。


我们能做的就是增加生命的韧性,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增加我们应对挫折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