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之爱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在第一期《魔镜》中,齐溪全程独白,台词在她富有感染力的表演下深深戳中观众的心。她哭着卸妆那段,不知何时脱落的双眼皮贴犹如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花上近三个小时精心粉饰的妆容和脆弱的心房瞬间崩塌。
“我每天照镜子的时间是2小时37分钟,上下不超过5分钟,惊喜的时候少,失望的时候多,因为我长得不好看。不过还好,这些化妆品都可以解决,感谢美妆博主,感谢化妆品,感谢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没有那么难看”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大环境下,人们对于容貌的审视愈发严苛,一天24小时,12%的时间用在装修自己这张脸上。化完妆自拍,渲染氛围、修图、发朋友圈、期待评价,颜值真的成了某种话语权。精致装饰过的脸,不出一趟门让别人看见,好像都对不起自己的努力,可是我们化妆又是为了什么?只是为了别人的欣赏和点赞吗?
“什么时候我们变得如此卑微?最为包容广阔的美变得狭窄逼仄,纵容这种变化的的,正是我们对美严苛的追求。”
后来在整容医生的提醒下,齐溪接受了自己独特的一面,医生说,你是漂亮的,你只是不自信,自信的女孩才漂亮呀。
整容医生其实也没有说什么,但他用手拖着女生的脸仔细端详的时候,足以让女生感觉到温暖和关注,并且她渴望已久。其实她早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觉得累了。在医生的关注下,她获得了改变的力量,在痛点上已经撕掉了那张面具,有勇气容纳自己的不完美。
回顾女生的的经历:初二那年,她第一次成为领旗手,后面有六个护旗手,穿着妈妈从国外买回来的裙子,裙子是蓝色带白边,微风飘过裙摆飘扬,握着旗杆的她也有种乘风破浪的感觉。听到后面护旗手在小声议论着“你看那象腿,真粗”,她的羞耻心大概是那个时候开始萌发的,日后对于美的苛求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
我们猜想女生听到别人议论她腿粗的时候,她的内心甚至没有与这种声音抗衡的力量,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甚至忘了健壮的小腿曾让她获得过短跑冠军。这种力量在她成长的阶段没有人给予她,她的妈妈没有,以至于后来医生的手对她来说是那么温暖,那么有力量。这种力量的缺失,也使她容易受环境影响,随波逐流。
而后通过一系列的发问抛出问题: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美与丑的标准是什么?”“是谁定义了这样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又是为谁而定义的?”
话语直白却发人深省,顿时拔高故事的立意和主题,同时也引发观众们的热议。短片将容貌焦虑归咎于女性在容貌上的“不够自信”,同时表示“自信的女孩才最漂亮”,“每个身体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美的”。
我不完美,完美多苍白。我很完美,完美地成了我自己。
本影片其实是一个迷失女孩找回自我的故事,故事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沉浸在装饰后的自己中, 第二阶段是在整容医生的权威认证下,开始寻找自己迷失的原因,第三阶段是找到自己,对自己告白。
这个过程像极了一场心理咨询,女孩通过与自己对话,挣扎、否定、无助和怀疑,一系列情绪的爆发和洗涤过后,她笃定的接受了自己。
编者话:
1、漂亮是一个不稳定的存在,时间流逝、容颜不再。我们可以通过高科技、护肤品来让自己看起来好一些,但要从内心里接受自己。化妆品可以锦上添花,但如果粉饰了自己原有的样貌,便过犹不及。如果每个人都是完美的,没有一点点瑕疵,生命到也缺少了一些活力,人人网红脸的时代,辨识度反而成了个人的加分项。
2、每个人都应该留出来时间与自己对话,站在客观的角度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影片中女生改变的转折点看似是遇到了整容医生,其实她内心中早已有渴望转变的影子:看到了压倒自己审美的最后一根位移的双眼皮贴,她开始崩溃,开始反思曾经的生活方式。她早在内心种下一颗期望改变的种子,促使她成长的力量自己也可以给自己。
《魔镜》通过心理独白,折射出当代女性现状的群像,把容貌焦虑摊开剖析,引发社会群体的关注和讨论。都说节目是在为女性发声,倒不如说它是一面真实的镜子,映照出每个人心中共鸣的部分,让女性有被理解、被懂得、被关注的欣喜和感同身受,温暖而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