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之爱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看到妈妈伸出舌头,
婴儿会学着吐舌头,
是镜像神经元在起作用。
壹
1991年,一个炎热的夏日,意大利帕尔马的一只猴子坐在一个特制的实验椅上,等着研究者取午餐回来。电极线植入了猴子大脑中与意图规划和动作实施相关的脑区。
猴子每次抓住并移动一个物体时,大脑中的一些细胞就会放电,监视器会发出哔哔哔的声音。一位研究员手里拿着一只冰激凌走进实验室。猴子盯着他看,然后,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当研究员将冰激凌靠近嘴唇时,监视器发出了响声——猴子没有移动手臂,它只是看到了研究员拿着冰激凌并移到了嘴边。
帕尔马大学的神经科学家贾科莫·里佐拉蒂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当猴子看到人类或其他猴子将花生送入嘴里时,相同的脑细胞就被点亮了。后来,科学家们找到了那些(猴子在剥花生时或听到有人剥开花生时)被点亮的细胞。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香蕉、葡萄干和各种其他物体上。
研究最后证实,猴子的大脑中有一种被称为镜像神经元的神奇细胞:当动物看到或听到一个动作,或者当它们执行同样的动作时,镜像神经元就会被点亮。
贰
2006年相关研究发现,人类的镜像神经元比猴子身上发现的任何一种镜像神经元更聪明、更灵活,发展程度更高,它们很大一部分专门用于执行和理解他人行为和意图、他人的行为与情绪的社会意义。
更具体地说,镜像神经元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灵长类动物大脑中的特殊神经元,主要位于运动中枢皮层和颞叶—顶叶交界。位于这几处的普通神经元一般会在个体需要执行动作时产生动作电位。比如,当你需要拿起一杯水时,负责调控胳膊、手指、脸部等部位的神经元开始工作,将信号传递给肌肉,并完成喝水的动作。
可是,镜像神经元既会在执行动作时产生活动,也会在观察到别人/别的动物执行同样动作时放电,就像一面镜子。而且在婴儿出生时镜像神经元就开始工作了。例如,看到妈妈伸出舌头后,婴儿会学着吐舌头便是镜像神经元在起作用。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克里斯琴·凯塞斯博士研究发现,与他人分享情感的能力似乎与镜像神经元的功能密切相关。“当你看到有人被痛苦触动,你自己的疼痛区域也被激活。当你看到蜘蛛爬上某人的腿时,你会体会到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因为你的镜像神经元正在被点亮。”
与此类似,镜像神经元在色情作品中会被猛烈地激活。例如,当一个男人看着另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做爱时,观察者的镜像神经元就春情大动。事实证明,观看性爱的替代性快感是非常直接的,无怪乎不少单身狗乐此不疲地收藏“小电影”。
另有研究表明,当儿童观看暴力电视节目时,镜像神经元细胞和与侵略有关的大脑区域都被激活,他们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后攻击行为有所增加。
叁
镜像神经元为心理治疗中移情和反移情的心理机制提供了神经生物学基础。来访者通过移情将生活中对重要他人的感受转移到治疗师身上,而治疗师对来访者的反移情反应由治疗师的早期关系塑造。治疗师可以利用自己的镜像系统理解来访者的问题并产生共鸣。而在人们面对面的时候,镜像神经元处于最佳状态,这便可以解释为何在心理咨询中面询往往效果最佳。
由于镜像神经元涉及到“理解他人的感情和痛苦”这一认知功能,不少学者对特殊群体,比如自闭症患者和反社会罪犯的镜像系统颇有兴趣。有一个实验在精神病态(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面前展示一段用针头扎手背的视频。对普通人,这种视频会刺激并激活负责疼痛感部分的镜像系统,而在精神病态(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的大脑中,镜像系统的活动很低。并且,在对他们进行PPI人格测试后,实验人员们发现在“冷血指数”这一栏下得分越高者对镜像系统的抑制程度越大。
有研究者认为孤独症可能与镜像神经元的损坏有关,许多自闭症病人能在他人脸上识别出某种情绪表情,比如悲伤,或用自己的脸模仿悲伤的表情,可是他们在模仿这些情绪的时候,没有体会到这些情绪的意义。即便他们看到别人,也不知道悲伤、愤怒、厌恶或惊讶的感觉是什么。
印度裔美国心理学家拉马钱德兰预言:“镜像神经元对于心理学的意义,将如同DNA对于生物学的意义一样:它将提供一种统一的框架,来解释迄今为止仍然神秘未解而又难以付诸实验验证的众多心理能力。如果说DNA决定我们是不是人,那么镜像神经元决定了我们能否塑造文明。”
参考资料:
[1]《镜像神经元,解读心智的细胞》 mints/编译公众号:心理学空间网
[2]《从灵魂出窍到电车难题:大脑的镜像神经元》
Prismooo/文公众号:酷炫脑
[3]《神秘的镜像神经元,一项与DNA相媲美的科学新发现!》
湛庐君/文 公众号:湛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