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心理热线13051784755
广告
「祸从口出」的心理防御

关键词:

来源:心之爱

发布时间:2020-11-18

文/心之爱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水至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

知者减半,省者全无。

北周贺若敦与贺若弼是中国历史上罕见因多舌而遇杀身之祸的名将父子。父亲贺若敦恃功负气,口出怨言,得罪权臣宇文护,逼令自杀。临死前,他嘱咐儿子贺若弼替他完成平定江南的遗愿,并用锥子将儿子的舌头刺出血,告诫要慎口谨言:“我以舌死,你不可不思。”

然而,贺若弼并未谨记在心,而是像极了父亲,他同样居功自傲、好议人短,怨恨形于言色,终以诽谤朝政之罪,为暴君隋炀帝杨广所杀。

而当初隋文帝杨坚曾评价贺若弼有三猛的人格特征:“嫉妒心太猛,自是非人心太猛,无上心太猛。”

隋文帝对贺若弼的评价好像很接近自恋型人格的诊断:强烈嫉妒的主体情感(嫉妒心太猛),偏执的全能感(自是非人心太猛),毫无顾忌地反权威(无上心太猛)。

我们不禁要发问:贺若弼为何不论场合、不论对象地管不住自己的嘴?面对暴君隋炀帝都要口无遮拦,不把脑袋当回事儿。

我们就会有个设想,贺若弼可能僵化地使用了以言语攻击为特征的心理防御机制,潜意识地需要释放内在的隐秘情感,以至于部分丧失现实检验。

比如说,他是不是潜意识地对父亲过度地理想化认同,以至于不愿放弃父亲夸大的基础品格,实现了父亲的遗愿,加深了与理想化父亲影像的融合;

比如说,他是不是和父亲攻击者认同,变得和父亲一样惯于贬低和嘲讽他人,而这正是父亲对待他的方式,以免意识到对父亲的恨;

再比如说,父亲临终时用锥子刺舌头太疼了,疼得有揍父亲的幻想,于是“你要我谨言慎行,我偏不听你”,这就又可能是对父亲的不认同,而且不要命地反权威……,或者可能联合使用了数种心理防御。

这样粗糙地精神分析历史人物可能并不严谨,我们只是希望告诫自己,每个人都可能不恰当地使用了以言语攻击为特征的心理防御且有意无意地造成祸从口出的后果,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要说出狠话和啰嗦话时停下来想想就可减少,乃至避免祸从口出的现象并加深自我了解。以下是几种是人们可能经常使用的不恰当的言语攻击防御。

壹、贬低与夸大的联合使用

贬低和夸大的防御联合使用通常表现在对他人缺点和过失的过度指责,而用来维护自尊或者抵御推卸责任引发的内疚和羞耻。夸大和贬低防御可能非常露骨,也能非常隐秘。

在亲密伴侣关系中,男方出轨于其貌不扬和能力平庸的异性,可能让伴侣感到非常意外和震惊,暗自思忖或当面指责和谩骂男方和第三者:“婊子配狗天长地久。”

男方和第三者可能存在过错或者条件一般,可是不至于她说得那么不堪,而女方使用贬低和夸大是为了防御因竞争失败而引起的自恋伤害,同时避免意识到男方出轨并不优秀的异性,女方有部分责任,如果意识到这个便可能引发难以承受的内疚和羞耻,从而使关系进一步纠缠下去。当然 使用这种强烈的贬低和夸大防御双方的关系意味着基本结束了,有时可能引发男方的语言乃至暴力攻击。

贰、投射性指责

投射性指责通常是指因为自己的问题而不公正地指责他人,而不必让自己感到不负责任,自恋暴怒和懊悔。

在亲子关系中可能经常使用这种防御机制,特别是在那些夫妻关系不和谐的家庭中。例如,夫妻一方结婚后事业停滞或者感到选择错了对象,感到孩子成为离婚的心理负担。

于是,对孩子正常的调皮行为或者学业的小挫折过于敏感,上升到品格和智力评价的高度,比如说:“笨蛋”“窝囊废”“无法无天”“要不是因为你”等……这样不公平地指责孩子是把对自己的愤怒和贬低投射到孩子身上,骂孩子笨就是在指责自己“瞎了眼”,为当初的选择后悔。这样势必给孩子极大的伤害,作为父母同样要承受由此引发的不良后果。

叁、置换

置换是最经常使用的心理防御,用语言攻击的方式表达出来很普遍,目的是将对一个人的感受,转移到另外的人身上。这里有点“专找软柿子捏”的意思,这种防御经常是停留在前意识层面,稍微留心就能意识到。

比如,丈夫在公司受到上司的指责,敢怒不敢言。回家后,妻子的饭菜端上来挑三拣四,指责做得像猪食,而在平时妻子的厨艺不好也不至于引发这么蛮不讲理的说辞,甚至鼓励妻子提高厨艺或者自己做菜。通常这会引发妻子的回击,如果有一方认识到不对劲,且马上沟通,那立刻就能意识到这种愤怒是针对上司和老板的。当然,承认这种幼稚的行为需要勇气,人情绪化起来,有时真的像是个蛮横的孩子。

肆、攻击者认同

攻击者认同通常是一种性格防御,是指个体以虐待的方式对待一个人,因为有人曾经用虐待的方式对待过他。这保护他免于感觉到愤怒和无能。

这种现象容易出现在父母有一方具有自恋型人格的家庭。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可能会认同自恋双亲的攻击性,而在对待自己的子女时变得像父母对待自己一样,通常是冷嘲热讽、夸大其词,非常难以承认他人的优点,并伴有隐秘的幽默攻击。

伍、哀怨

哀怨通常出现在有严重分离焦虑的依赖型人格中,是指不停地抱怨,没有看到自己愿望中的幼稚的特性受到照顾

在亲密关系中经常出现哀怨防御,一方过度黏人的现象,仿佛完全不能独处,而后抱怨对方没有时刻关心自己,没有嘘寒问暖,并表现出楚楚可怜的样子。出现的极端情况是两人分离,会打若次数干电话,每天报告行踪和作息。否则,就会伤心和抱怨对方没有体会到Ta的安全感不足,而不会意识到自己变成了需要别人随时照顾和喂养的婴儿。这种喋喋不休的哀怨会弄得对方失去耐性,选择逃跑。

陆、率直

率直是极为容易合理化的一种言语攻击行为,使用者有时会上升到一种美德-真诚豪爽的高度。使用率直防御的人经常认为他诚实而且坦率,可是这点掩饰了他实际的带有攻击性的想法和情感。

在人际交往和职场上中经常会出现这种防御,有人在率直前往往提前做好铺垫:“我这个人性格有点直,说话不藏着掖着,你可不要在意!”或者“这样说你,都是为了你好,督促你进步。”率直可成为引起别人反感的言语性面质,会为别人的过失而过度指责别人。有人可能做错了事,可是率直的人会表现得很夸张,为的是使其他的情感始终都被包裹着。

过度使用率直防御的人经常会担心自己成为受害者。对受害者的恐惧可能是由于与受害的父母或同胞认同,或者是由于基于他们自己跟父母、同胞或其他人经验而形成的移情性期望。

简单地说就是,在成长过程中,如果他们感到和实际上,自己的父母老实忠厚受人欺负,那么他们就会用率直避免自己重复受欺负的命运;如果他们感到和实际上父母和同胞总是语言伤害他,那么他会预期他人也会那样对他,从而以率直的方式先下手为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