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心理热线13051784755
广告
全职妈妈被孩子怼“饱食以终日”,该怎么回应?

关键词:

来源:心之爱

发布时间:2023-03-05

来访者问:

被11岁孩子怼“饱食以终日”的全职妈妈该怎么回?

孩子刚上五年级,最近学关于珍惜时间的语录,有这么一句:“不是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在一个我辅导他作业的晚上,临时10点,他还在进行着一份8点就开始的练习,磨磨蹭蹭,期间玩了会儿玩具,看了会儿父与子,被我催促了四五次吧,期间还有个同小区他的同班同学在8点半就写完作业想找他出去玩。然后当我再一次催促他时,他就跟我争吵了起来,顺嘴就这么一句“你就是那饱食以终日的人”。把我怼蒙了,气得不知道怎么回应?家里目前比较多时间就是我和我孩子,爱人在外地工作,一周只能回来1-2天,家务和教育都是我在忙,我真无法接受一个11岁的小孩这样总结我的状态,毕竟要不是因为要辅导他,在他上小学前我也是事业型的女性。我觉得有必要找个时间好好跟他再谈下这个问题。有什么建议吗?

心之爱咨询师答:

确实需要跟孩子好好交流一下,但交流之前,最好可以梳理与澄清一下自己的思路,你希望与孩子交流的是什么?你的情绪还是他的评价?还有你希望通过交流,以达成怎样的目的呢?是希望他懂得珍惜你的付出?还是希望压制住他的抵触,以便将来能够更听从于你?

11岁的年龄,已是逐步进入青春期的阶段,逐渐由孩童向成人发展过渡的阶段。他以自己的认知发表了对你的评价,呈现出他具有着独立的思维与意识,开始显露出他已不再只是个温暖和可爱的幼儿,他想要有更多的自我掌控感,想要有更多的自由。

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继续维系原有的管控模式,还是帮助孩子在实现自我掌控感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这值得认真思考,以完成过渡阶段父母功能的转化。

关于他每天的学习计划或者安排,是否依然遵循过往的模式?还是可以发展出更适合的方式?最好能够与孩子共同商议,可以考虑由孩子自己规划,家长负责监督。如果很担心孩子难以胜任他自己规划执行的能力,父母可以将自己的担心表达出来,听听孩子的回应,你也许会发现他已经非常有自己的主见。

做为父母,有时会体验到去接受孩子的自主性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往往习惯性地想替孩子进行安排,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都为孩子想好,然后只需要孩子照章走下去就行。这样的教养方式充满了理想化与自恋的特征,否定了孩子与身俱来的自主性与创造力,无形中会促成孩子失去独立自我发展的时机。

孩子对你的对抗,是他情绪上的表达,同时也体现出来自我价值观念的形成,如果能够以此与他共同探讨“饱食以终日”是怎样的体验?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观点?以及如何以此与自己学习和生活进行关联?价值观的探讨也将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常常会触及的议题。

这个过程中,你的情绪体验更需要得到关注,为了孩子的教育,你从事业女性转变为全职妈妈,这其中落差而带来的情绪,如果难以被充分认知与化解,很容易在每一次的对立中被激惹起来。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同样需要发展出共情及照顾他人感受的能力。你可以尝试向儿子真诚地表达出这些年来内心的心路历程,既有内心的失落,或者挫败感等,同时也包含了很多值得珍惜与回忆的快乐体验。

当初离开工作回家照顾孩子的决定是夫妻共同的商定,考虑了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照顾,但也寄托了很多美好的期待与愿望,这是一种选择,选择的结果必然也承载着失败,因此你所承受压力并不会小于职场压力,甚至还会承受到更多的压力。

在孩子的成长中,帮助孩子感知父母的辛苦付出,同样是重要的,尽量不以宣泄情绪的方式让孩子理解这个部分,当感知自己处于情绪糟糕的状态时,可以先平复与安抚好自己的情绪再进行表达。

尝试以一种视同孩子长大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以理解和尊重态度与孩子共同商讨未来学习及生活的安排,可以邀请你的爱人一起参与进来,夫妻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尊重将会给到孩子很好的示范效应,尤其当夫妻情感之间的相互体谅与关照,可以帮助孩子更容易理解与共情到父母的努力,也会帮助孩子逐步将此内化进自己的心灵,成为他自己的努力与付出。

——刘丽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