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相爱的感情,
真的很难走到最后吗?
文 | 心之爱/孙恩
(本订阅号第409篇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一、当今男女的困境
这个时代的男女,都不容易。 男人“搬起砖便无法抱住爱情”、女人难以抉择家庭和工作的比重。心仪的女孩嫌弃自己没车没房,优质的男生不是渣男就是海王。 好不容易步入婚姻,男人发现妻子比自己更强势。刚刚以为自己嫁对了人,就查到老公跟别人上了床。我们似乎是在哪里出了错,但却错的这么不知所以。
男人和女人,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共同点是,无论男人或女人最终都会死,都必须面对死亡,思考个人价值,最根本的差异是,男人不能生孩子,女人能。 这个根本差异导致男人和女人在面对死亡恐惧和实现的个人价值时,存在巨大的不同。
女性通过生养后代,既完成了生命的创造,也实现了生命的延续。但一个男人永远无法确定那个孩子百分百的属于自己,他同样体验不到用自身孕育生命的过程。 因此,男人必须靠其它的某些东西来体验到自己的生命、存在与价值,这些是大部分男人喜欢的事情:事业、科技、政治、历史、战斗、竞争、胜利、荣誉。你很难想象假如一个男人没有这些内容该会多么枯萎无趣。
且我们有理由怀疑,长达十万余年的母系氏族社会之所以缺乏政治的统一或历史的记录,未必是这些记录无法被找到,很可能是女人根本不稀罕搞这些事情。男权社会开始之后,才有了让人耳熟能详的尧舜禹夏商周,真是伟大又可怜。 由此我们再一次的得出了那个非常普遍的结论:男人的主战场是对抗外界、自然、其它部族、成就事业,女性的主战场则是男人和家庭。 我们可以清晰的从年轻人的癖好上看到这几乎是一种本能:和平年代的男人们仍反复不断的在游戏中打打杀杀、攻城略地,而女生们则沉迷在偶像剧或宫斗戏当中,一遍遍在想象中演习着争夺男人,这些不是简单的沉迷堕落,是文明时代的本能回醒。 当我们所受教育、所被指定的人生目标与这种本能不相符时,我们本能性的困惑了。
男女平等带来的女性社会分工给男外女内的家庭结构带来的冲击最大。 传统文化的男女分工其实是依据这种本能的,双方都有各自的一席之地,男人可以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女性掌控着家庭和孩子的领域。
这种分工的美妙之处在于,因为不在同一个领域,所以男女之间没有比较可言,没有比较就没有竞争,没有嫌弃,并且双方都需要依赖对方,互帮互助彼此感恩。 但当女人可以加入男人的领域之后,事情变得不再简单。在社会服务如此丰富的年代,女性看看自己手里的收入,很自然的冒出一个问题“老娘要男人何用”。 独立女性没有生存压力之后,男人在关系中给予的情感质量就成为重要衡量因素,比我赚钱多或对我好总得占一样。 这对男性来说意味着,无论是钱赚的少了,还是给予的情感不够,都可能使自己遭到嫌弃,并且这种嫌弃有着传统观念和客观现实的双重支撑。
但反过来说,男性则很难侵占女性的领地,最核心的原因仍在于男人不会生孩子。 没有这十个月的怀胎,就很难有“你就是我身上的一块肉”这般的深切情感,因此妈妈的角色是男性无法替代的。 男性当然可以通过承担更多的家庭事务来平衡妻子在工作家庭上的双重付出,但其面对社会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往往是令人无可言说无力伸张的。 传统的观念要求男人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心爱的女人需要自己更多的关心陪伴,但男人此时偏偏不知自己的心该往何处安放,这种时候出现一位仰慕自己的年轻异性,简直可以在他心里撑起半片天。
二、婚姻与灵魂
从现实角度来说,婚姻无疑是作为一种制度存在的,这种制度在母系社会与男权社会有着很大不同,母系社会是以生育为中心的,社会结构围绕着有生育能力者建立。 走婚制中体现着这样的态度,妈妈和孩子是最重要的,至于男性,完成交配就可以离开了,不在意也不需要这个男性留下来。 在远古时代这样以生育为中心必然有其道理在,在生存和安全尚无保证时,生育能力强意味着种群更有可能活下来。 在这个意味上来说,生育能力强的母亲如英雄或如神一般的被供奉,这一点想想蜂王或蚁后在种群中的地位便可有更形象的感受,因此“大母神”的原型形象总是丰乳肥臀,这种形象象征着强大的生养能力。
当人类逐渐没有天敌,生存矛盾从不同种群间的争斗转移到种群内部的争斗时,生育能力便不再是一个种群生存下来的关键因素,拥有最强的战斗能力才是保卫一个种群繁衍的关键。 对人类来说,这当然经过了从武力争斗到智力争斗的演变,但其最基本的核心仍是权力力量的体现。 其社会结构是以战斗力权力为核心的,男性不是简单的卫护种群,转而形成以竞争、战胜对方为首要任务的军队,生育者围绕着权力核心。 看看狮子的社会,我们大概便可以领略其中的某些意味,胜利者享有所有配偶。 因而,男权社会最初的婚姻制度是物化的,男权视角中配偶是诸多资源中的一种,婚姻当中并不考虑多少爱的因素,它主要是交换,是买卖女性。
王室贵族或乡村当中,对婚姻的态度最在乎“门当户对”,这显然指的是权力、经济、社会地位这些硬实力,这种婚姻当中是很少考虑个人独特性的。 反而是生活无忧,不涉及权力竞争的中产阶层,更容易滋生爱情。相比较之下,皇室或乡村中的爱情则显得更加值得唱诵。 然而上诉的这些内容,是从集体的角度出发,是集体层面对婚姻制度的制约。婚姻作为生活的主要形式,当然存在很多个体性的因素,这种因素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
从心理层面来讲,我们更在乎配偶的人格、精神品质。 我们当然可以说,人格水平会决定其现实中的处事方式,但更重要的角度在于,我们渴望藉由伴侣的内在精神发展自己的内在力量,使自己的内在成长成熟,趋于纯粹、完整。 这种心理成熟和心灵完整性的需要,对每个人来说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当我们生为某种性别之时,我们天然的不完整了,在这个角度上来说,存在一种心理上的婚姻使两个人的情感合为一体,在心灵的层面上获得交融与完整。
心灵层面的婚姻是神圣的,但同时是肮脏的,是因为其与现实原则可能存在不相融。 一位出轨的男性,可能在婚姻中无法体验到爱情,更多的只是形式,因而他此时遭遇的出轨对象,对他来说既是神圣的,也是肮脏的。 神圣在于他在出轨的过程中,出轨对象可以激活点燃心中某些情感的部分,使他在只是形式的生活中可以喘出一口气来,肮脏则在于他同时背叛了自己现实中的妻子与家庭。
翻转过来的情况,非常非常相爱的感情,现实中很难最终走到一起,当两个人都纯粹的沉浸爱河当中,现实原则可能被忽视了。 又或者,原本非常相爱的两个人,真的相处在一起时,被生活淹没了尚未完成的,绚彩的梦。 但爱情仍是存在的,哪怕如泡沫、如花火般转瞬。再或者,现实与心灵,如棋盘中的两条线,不相容但却交错着。 那些灰姑娘的故事,一遍遍的被演绎在我们的童话中,掌握着权力地位的王子,象征着一个人已经在男权社会或现实原则面前取得成功,但是他至深的渴望着弥补心灵中情感的部分,灰姑娘则象征掌握着情感之人。 白天人们总是需要活在现实的阳光之下,只有在晚上,人们打开心门等待意中人。 只不过在现实中,这样的故事总是很难成立,霸道总裁或女神倾心生活在小说影视剧当中,恰如灰姑娘的南瓜马车、精美衣裙,总会在黎明到来之前,消融在夜色当中。
(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机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