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的不只是不受待见的孩子
被捧在手心的孩子同样不幸
文 | 心之爱/新雨流泉
(本订阅号第370篇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
父母在子女间制造不公平,便是踏上毁掉孩子之途,毁掉的不只是不受待见的孩子,被捧在手心的孩子同样不幸。不受待见的孩子感到不被珍惜、低人一等,成年后难以自我安抚,深受虚无和飘浮感困扰,最刻骨铭心的回忆使他们终身难以释怀。受宠爱的孩子错过恰到好处的挫折,多半稀里糊涂地变成大家眼中的窝囊废,承受着亲朋的歧视。
父母偏心对待孩子,大概有以下根源:一是懒人作风、逃避困难。二是自恋满足:爱孩子就等于爱自己。三是补偿心理。在这里,由性别引起的偏心,例如重男轻女不在讨论之列,性别差异引起的偏心有非常复杂的文化和经济因素。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偏心孩子的第一种情况是,父母“怕”孩子[通常是男孩子]惹麻烦,图省事,敷衍孩子。父母会无限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从而养成熊孩子。熊孩子形成固有信念:“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吃到奶,我就是胜利者!”。
从小到大,熊孩子很少体验深沉的人类情感,例如悲伤、怜悯、孤独,体验到的更多情绪是兴奋、愉悦、愤怒,这类情绪需要通过即刻满足消解,于是他们只学会付诸行动即胡搅蛮缠和诉诸武力来实现目的。
如果他在家中排行老小[中国似乎有偏爱老大和老小的传统],那可能更不得了,全家人合谋让着他,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以大让小”的事件,造成心理发育、生活技能与生理年龄严重不匹配。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几乎都是窝囊废。父母爱他吗?如果说爱,那也只是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之爱吧,父母只能用:“谁叫他是自己的孩子呢?”来安慰自己罢了。这种孩子的可怜之处是,大家内心鄙视他享尽公共资源却成为全家的拖累,实则是父母或家庭系统用简单粗暴、毫无界限的满足方式剥夺了孩子成长为人的权利。
偏心孩子的第二种情况是,父母偏爱嘴甜和像自己的孩子。这是父母用孩子满足自恋。嘴甜的孩子满足父母的镜映需求,像自己的孩子则满足了父母的孪生需求。嘴甜的孩子甜言蜜语迎合父母,父母的付出和感情得到回报,被看见和被认可。为人父母的幸福感令人沉醉。父母不是神,沉醉无可厚非。然而,值得警惕的是,父母不能以更高视野觉察自我中心的天性,忽略与自己个性和气质差异大的孩子的真切需求和烦恼,父母们带着怜悯、无奈、恼怒的情感和疏远的行为与孩子互动,势必给孩子制造孤独和错愕感,孩子则更会因为无法令父母满意,以及与同胞之间的气质差异而感到苦恼,因为孩子只有一对父母,父母则有诸多孩子。
父母偏心孩子的第三种情况是补偿心理。这是最特殊的偏心。在这种家庭里,有一个孩子生理发育或智力发育落后于其他孩子,父母只好把更多物质和情感资源投注到这个孩子身上,父母都会认为理所应当。在父母眼里是理所当然,在孩子眼里则未必。如果父母严重忽略健康孩子的需求,孩子会渴望变成不幸的孩子。在这里,父母特别要注意偏爱行为给其他孩子带来的心理感受,并给予解释和安抚,肯定孩子的付出,并解释他们的付出并非必须,而是一种对父母和同胞爱的表达,并且父母要帮助他们为自己正当需求被部分剥夺带来的遗憾和失落进行哀悼。(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机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