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面前
无论是爱别人,还是爱自己
人只有身份,没有性别
文 | 心之爱/新雨流泉
(本订阅号第361篇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
性是人类最扑朔迷离的活动之一,有的人有时爱男人,有时爱女人——这不一定是双性恋。2008年,美国性学研究者丽萨·戴蒙德(Lisa Diamond)经过十年纵向研究后出版《性的流动》(Sexual Fluidity)一书,提出流动性向(sexually fluid)现象。性向流动是指,少数个体的性倾向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通常由Ta当时所处的环境决定。一年后,APA(美国心理学会)将性少数领域杰出的书目奖颁给戴蒙德教授。
性向流动不同于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的性取向单一,且终生不变,双性恋者则终生保持对双性的爱慕(被吸引、产生性和情感冲动),性向流动者的爱慕则在同性和异性之间转变。性向流动者在某个时段爱一个性别,在另一个时段会转到相反的性别,不会同时爱慕两种性别,不过双性恋者是性向流动的高潜力族群。性向流动者自述表明,性向流动的发生都是“不受控制的流动”,即不是通过治疗干预或自我选择(个人意志)完成。
西蒙尼·德·波伏娃曾说:“我们并非生来就是女人,而是后天变成的。“波伏娃在《第二性》一书中认为,男性性向几乎一生稳定,要不从来就喜欢女,要不从来就喜欢男,极少数是双性恋。然而,女性的性向是流动的,喜欢男和喜欢女之间似乎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一不小心就滑到另一端。戴蒙德的研究(文章开头提到)证实了波伏娃的觉知:戴蒙德以79 名女同志、双性恋和“无归类”的女性为实验范本,经过十年观察后,约三分之二的女性经历过性向流动。研究表明,女性人生中后期或出现性向流动。演化论证实当女性经历更年期时,将不再对男性拥有生理的必然性(biological imperative),故转而迎向同性吸引。“性向流动性可因复杂的荷尔蒙转变、肢体接触或性欲而影响,”性学专家金斯伯格说。
性向流动是否只在女性中发生呢?答案是否定的。2011年,一项大型调查更印证了流动性向现象的普遍性,该调查称在10年间(2001-2011年),0.78%的直男和1.36%的直女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发生了改变。2016年,一项针对1000名新西兰人从21岁到38岁的研究发现,很大部分人的性取向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在女性21岁时,高达9%的人被同性吸引,当她们28岁时,这个比例上升到16%。10年后,这个比例又下降为12%。在男性21岁时,4.2%的人被同性吸引,在他们38岁时上升到6.5%。
2006年的一项研究,调查男性在过去12个月中的性经历。结果显示,在曾与同性发生性关系的男性中,异性恋所占比例高于同性恋,而且几乎没有人被认定为双性恋。这可能是男性性向流动的又一例证。事实上,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提供了男性性取向转变的案例。在《红楼梦》第四回中,“酷爱男风,不好女色”的冯渊“可巧遇见这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立意买来作妾,设誓不近男色,也不再娶第二个了。”
性向流动是性少数,而“性少数”只是代表这个群体的无关紧要的记号,在标签底下是有着不同生活的实在的个人。对性向流动现象的存在,学界的普遍态度可用“点唱机音乐剧” (jukebox,一种把一个歌手/乐队的经典歌曲全部串烧成音乐剧)-《HeadOver Heels(神魂颠倒)》核心价值来概括:“性向是流动的,性别认同也是流动的,而性向和性别在爱的面前都是不重要的。只要自己喜欢,一个人可以是男也可以是女;只要互相喜欢,所有性别的人都可以喜欢所有性别的人。在爱面前,无论是爱别人,还是爱自己,人只有身份,没有性别。”(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机构观点)
---参考资料---
1.《性向流动:我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
文/ANKUR PALIWAL 译/Xaviera 校对/郭斯塔 公众号:利维坦
2.《性向是流动的!常发生于女性人生中后期》 文/Moon 公众号:Les小城
3. 《为什么说性取向不是一种选择?——从流动性向者和性向流动说谈起》
文/拒绝上天 公众号:亲友会青岛分会
4. 《双兔傍地走,你管我到底是雌雄?》 文/梅花间竹 公众号:梅花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