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心理热线13051784755
广告
你不可能拥有一段完美的好关系

网友问:如何看待「拥有一段坏关系,也好过没有拥有任何关系」这类说法?出自怎样的心理?

咨询师答:

这是对婴儿化心理状态的形象描述:

一段坏关系即使不能提供情感供养,亦可能提供物质供养。对婴儿来说,拥有一段坏关系至少可以确保他能活下去(生存技能、自主意识、内部客体关系都没有充分发展出来)。极端情况就是,狼孩隔绝了人类文明,成为狼族中的一员。

一段坏关系意味着一个坏客体/人物的存在,他们的存在意味着依恋的可能性,即使与之联结的方式可能很脆弱不定和扭曲病态,可是毕竟满足了人类寻求客体(依恋)这一基本需求。

想必各位听说过恒河猴实验。在这个实验进行前,当时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普遍相信,婴儿对母亲的依恋主要源于母亲提供了奶水/食物,用中国的俗语解释就是:有奶便是娘或者鸟为食亡。

实验过程大致如下:实验者把新生的恒河猴与之生母分离,提供了两种替代母亲:一种是由铁丝制成且附有奶瓶,能够提供食物;一种是由柔软的布料制成,而不提供食物。

实验显示,即使铁丝母亲提供了食物,幼猴们依然会花更多时间依偎在布料母亲身上。这一发现表明,恒河猴更需要的是接触舒适/寻求客体,而不只是生理需求满足。如果再加上游戏需要,我们会发现人类的生理需求和寻求客体/依恋需求是最原始的两大需求。

生理需求/食物需求没有获得满足就意味着躯体的死亡,而没有客体联结可能就意味着存在感的丧失,这就不难理解严重丧失客体联结和或人际关系的人通常具有空虚、空洞的强烈体验。

在这里我们要强调,在大多数情况下,婴儿化心理是导致成年个体陷入一段坏关系的根源。

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只要没有十分严重的躯体疾病、智力残疾,那么他养活自己不太成为问题,而恰恰是有成人可能具有巨婴般的依赖和全控制幻想,或者过于弱化自己的生存能力,而情愿呆在一段物质丰富和情感受虐的坏关系中。

有人不愿意社交,甚至孤身一人,看似没有任何人际关系,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他就没有任何关系呢?

答案是否定的。

这类人可能不热衷于人际,可是他们拥有着丰富的内在客体关系,以至于他们具有了自给自足的能力。这种内在客体关系是指能丰富和滋养自己的内在心理表象,这类心理表象可能由过往的人生经历、阅读、旅游、哲学、宗教等元素和记忆构成。

而恰恰相反的情况是,有的人看起拥有了丰富的人际和社交关系,可是依然感到空洞无聊、寂寞难耐,这往往缘于内在滋养性客体表征的严重不足和丧失。

有一句歌词形象地描绘了以上现象:“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最后用存在主义哲学观来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必然面对存在性的孤独,这是个体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论是坏关系或者好关系都不能完全消除存在性的孤独。故而,作为一个成年人,你不只是要相信自己具有从病态坏关系中走出来的能力,而且要有承担丧失一段好关系的勇气。

你不可能拥有一段完美的好关系,就连一段相对不错的关系也不可能永垂不朽。

——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