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嫁人了,想坐享其成,不想奋斗,我有错吗?”
这个想法没有毛病,当我们累了倦了的时候就会期望着坐享其成,不用费力得到所有。拥有这样的想法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减压作用,可以帮到我们在短暂的时间里感觉到世间仍然存在有另外的可能。
但当我们开始有这样的想法时,往往会听到到一些否定的声音,这个声音其实并不完全来自外界,也常常会是来自内心里的恐慌或者担忧的声音,在指责与质疑着自己想要放弃奋斗的念头。
拥有生命的生物体,往往都会受到来自内心的强大驱动力的推动,驱动力的源泉之一就是内在对于生存的恐慌与焦虑感。
这种来自存在本身的焦虑感,以及对于死亡的恐惧感,会驱动着我们不断看向努力奋进的方向。
每当被现实处境所打败,内心油然而生出的懈怠或者放弃的念头,其实都会不由自主地激活内心对于自身存在的最原初的焦虑与恐惧感。
有的时候也会是身旁他人的焦虑情绪先被激活,而后相互影响而传递到自身。
觉察与意识到自己关于存在与死亡的焦虑感,能够帮助到我们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处境,也能够更明确地理解自己的需求。
面对未来这样一个蕴含着巨大不确定的挑战时,我们更容易倾向于做出各种的努力来实现未雨绸缪,如同老话中习惯讲到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是应对未来不确定而产生焦虑感的一项应对策略,但并不是唯一的策略。
如果能够立足在当下,安在于当下,共处于当下所体验到的焦虑或恐惧之中,依然有节奏地生活与工作着,将会开启一些新的人生体验。
不同于被动性的决定,倘若是了解现状,明了内心的需求后,主动性做出选择,也必然会带来内心不一样的坚定与平静。
——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