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心理热线13051784755
广告
有厌蠢症的人,真正讨厌的其实是自己

关键词:

来源:心之爱

发布时间:2024-05-28

厌蠢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自己和他人都很苛求,不允许自己和他人犯错,这样的人经常在攻击自己和攻击他人之间转换,这往往是源于对自己的不满。
比如,当他们指责伴侣时,经常是认同了苛刻的父母,从而在亲密关系中重复了童年与父母的关系。
仿佛要让伴侣体验一下自己童年岁月的滋味,同时自己似乎就具有了当时父母具有的权力和力量,且对伴侣的蠢笨感到厌恶(实际上是在厌恶童年的自己)。
当他们自己犯错时,往往也很难体谅自己,依然会自我谴责,埋怨自己低能。
他们这时和内在苛刻的父母合二为一了,已经分不清楚到底是父母在惩罚自己或者是自己在惩罚自己,从而厌恶自己蠢笨。
为了减弱这种自我厌恶,他们经常发展出过度补偿策略,最典型的就是完美主义、工作狂,从而遮盖内在的那个低能和卑劣的孩童形象,当这种补偿努力遇挫时,就会自我贬低和自我怀疑。
这就是他们经常在攻击自己和攻击他人之间转换的原因。
厌蠢的第二种形式是感觉自己很厉害,他人很蠢笨,从而厌恶和贬低他人。
这里就带有自恋特征了。这往往源于他们不愿意识到他也有蠢笨的一面和时候,从而把这个部分放置到了对方身上,歪曲或者放大了别人身上的不足,从而经常让人感到夸大其词地指责和挑剔。
如果他获得了世俗意义的成功,他就更加感到全能和厉害,厌恶他人蠢笨。
当他们自己犯错时,经常是文过饰非、推卸责任,指责都是他人的错,这是为了躲避意识到自己犯错后丢脸的感觉,他们往往不只是苛刻而且非常双标。
我相信厌蠢是一个程度的问题,而不是有和无的问题,毕竟聪慧是人类的共同渴望,反之会排斥蠢笨特质。
而且,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摆脱内在父母形象的影响,这个形象在我们的想象加工下难免有苛刻的一面(不完全等同于现实中的父母),只是如果我们意识不到这一面,不能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说明我们依然停留在婴儿期的人格水平,极度厌蠢便成为了攻击自己和他人的毒药。
——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