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问:
作为儿媳妇,我是事儿多了吗?
北京心之爱心理咨询师答:
表面上看起来,这个家庭是风平浪静的,没有频繁的纷争,没有激烈的争吵,但在平静的外表之下,还是很能感受到其底下各种情绪的暗流涌动。
最主要的情绪暗流涌动现象之一,是儿子与母亲这对母子关系之间的互动模式。
母亲几十年如一日的做早饭炒土豆丝,儿子不喜欢吃,或者早已经吃腻了,但儿子从来不主动开口说出来,而母亲也并不在意儿子现实中具体的行为反应,只是持续地发出邀请“你们想吃什么跟我说,谁能想到你们心里去呀?谁知道你们想吃什么呀?”这传递出来的感觉很像是,母亲坚持地等着儿子有意见就提出来,而儿子偏偏坚持着就不提出来,让母亲自己看着办,形成了当下的母子互动模式,即:母亲保留着言语上的等待,儿子保留着行动中的沉默,彼此对立,谁也不愿先做出妥协或者让步。
相似的互动模式除了早饭之外,是否也会呈现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呢?很好奇这对母子各自是如何看待这种关系模式的呢?
另一个在这个家庭呈现出情绪暗流涌动的现象则在婆媳关系之间,相比母子关系,婆媳之间的互动相对将部分冲突外显了出来,但也仍然有层谁也不想挑破的纸。
儿媳会暗示婆婆去关注其儿子的喜好,但并不会具体挑明,婆婆保持着没人说出来就说明没意见的态度,坚持不去接受可以用双眼看到的现实,婆媳之间的对话交流,暗戳戳地已经触及到了某些边缘,但始终不会直接戳破那层脆弱的情感外衣。
可以说母子之间的互动模式,外延到了婆媳之间,其核心仍然是母子之间的互动模式,一方坚持不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意见,不提出自己的需求,而另一方则坚持你不说就代表没意见,有意见可以说,坚持需要对方说出需求。
“现在就是谁说这个事谁讨人厌”,很好奇这其中所说的“讨人厌”,讨的是谁的厌?是讨母亲的厌吗?
通览整个描述,可以感觉到这个家庭中母亲的意愿或者情绪是不容被冒犯到的,母亲在言语中呈现出自己是好沟通、可以变通的,具有很好的包容性,但实际的对话中却始终流露出她的意愿不容被冒犯,更不容被挑战。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似乎也可以感受到这个母亲内心的脆弱,她会很怕真的被儿子提出反对的意见,更怕自己是个不被认可的好母亲或者好奶奶,在她的内心里,对自己做为母亲的身份可能缺乏足够的自信,因此不得不依靠于外在的要强或者强势态度,以掩盖住内心里真实的脆弱与不安。
现实生活中,其实父母们常常也会很在意子女们对自己的评判,担心自己做为父母这个身份的不被认可,因此有时会强势的抵制着子女们表达出不同的想法与态度,通过刻意的权威感,以及情绪化的言行流露出自己的不容被冒犯;有时又会彰显出自己的民主而显露出通情达理的另一面,可以说不自信父母的内心往往会是挣扎与冲突的。
子女们面对这样的长辈们常常会感受到深深的无奈或者抵触,不想去维护这些父母们虚假的自恋需要,但又不希望因此产生出激烈的争吵,因此会选择以沉默的方式维系着家庭表面上的安宁。
而沉默的方式不是唯一的选择,更多适合的方式常常需要基于彼此更深的了解与理解之后被创造出来。
在题主的家庭中,关系中母亲的内在需求需要得到镜映与表达,帮助其看到自己言语的背后,内心始终渴望获得子女们更多的认可与关爱,母亲甚至可能都不曾觉察到自己言语中透露出来的情绪。
当一个人很难读懂自己的需求与情绪时,也会很难去读懂他人的情感与感受。
这个家庭中始终不愿直接向自己母亲表达不同意见的儿子,其实内心里也始终渴望着能被母亲所理解与包容。
相互对立的母子,某种程度上也传达着彼此之间对更为依赖与亲密的看重,无法坦诚相待彼此的爱与信任,源于各自内心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恐惧与担忧,各自都需要对自己展开更深入的探索,相互开诚布公,坦然交流,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彼此化解矛盾,缓和冲突。
——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