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 心之爱
(本订阅号第311篇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
“我是一个不会拒绝别人的人,总是想把一切做得最好。最近总是做噩梦,被人追着跑,梦中的自己很累,但我不能停下来……”
听着舟舟的描述,我也随之陷入了人际交往的焦虑中,那个“别人说我好才是真的好”的女孩,心里的自己开始抗议了!
很长时间以来,舟舟有意无意地忽略着自己的感受,压抑着自己真正要表达的想法,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戴着“完美”的面具,努力地工作生活着。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
我这样做别人满意吗?
他们会理解并认同我的做法吗?
我到底做得好不好?
别人会怎么评价我?
……
这么多的想法萦绕在舟舟的脑海里,很多事情不愿意去做,但又不得不做。所有的疑问都指向她对自己的疑问——“我做得好不好?”为什么舟舟会如此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看法?难道她活得失去了自己,只剩下等着别人评判?
对于“没有自己”这样的说法,我是不敢苟同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Ta就不会因为太过追寻外界评价产生压力。事实是,舟舟在追寻外在评价时,内在的自己感觉到被侵犯了,内心产生了不舒服的体验,所以才有了各种矛盾冲突。
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答案。在寻找的过程中,他人对“我们是谁”的反馈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楚自己暂时看不到的盲区。我们对自我的认识就是靠自己和外界的不断碰撞而来。当一个人能够很好的平衡“我眼中的我”和“他人眼中的我”的关系,我们自己就能维持心理平衡的状态,如果有所偏移,就会进入失衡状态。比如舟舟,当她把自己完全交给了外界,她的“好”与“不好””完全依附于他人的评价,为了获“我足够好”的验证,很多时候,就会委屈求全,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声音、不敢拒绝……
是什么让舟舟那么在意他人的声音?
在舟舟的心里,有一个核心信念:“我不够好”。一旦一些容易激起情绪的事件在舟舟身上发生,她会第一时间启动“我不够好”的模式,把自己隐藏起来,然后做一些讨好的行为,最后等着别人的评判。他人的一句“你做得很好”,让舟舟开心兴奋不已,但这样的反馈却很容易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在认知行为疗法中,我们会对个案的行为进行功能分析,分析中的短期获益和长期获益足以清楚地说明,像舟舟这样的个案,当开启“我不够好”的模式时,验证过程中短暂的获益不会帮助她有效解决问题,反而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我们要做的是,帮助舟舟找到困扰自己的核心信念,聚焦于问题的解决,而非逃避问题。
最后,我想对舟舟说:“其实,你足够好!”
——————————————
心之爱 | 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分享
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