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谁?
“自己”是怎么形成的?
“接纳自己”的主语是谁?如果是“我”的话,这个“我”和“自己”有什么区别?
“接纳自己”之后,你周围得人和物、以及你对周围人和物的评价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可否具体举例子描述下
心之爱咨询师答: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真实自己就是卸下非适应防御,以清晰地体验和容忍矛盾情感的存在,并以适应性、独特的方式表达知情意的一种稳定、丰富的心理结构。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真实的自己很大程度上是形成一种适宜性的自恋,没有长期、太过超脱、夸大和自我贬低的自恋性幻想且形成困扰,能愉悦地和局限性和解(“接受不能改变的事物”)或满意地发挥潜能(“争取可以改变的事物”且对成败保持着开放态度。)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真实的“自己”经常在自体-客体的关系单元中存在,真实的“自己”往往是适应关系的产物,“没有关系就没有自己”。正如科胡特所言,自体客体需求是人类终生不可或缺的,而这往往只能从互惠性的关系中获得。通常,只顾自己爽不顾他人愁的人看起来活出了真实自己,实际上只是裹着假自体的外衣而已。
真实自己是个啥东西很难说清楚,而真实自己的衍生物基本清晰:
(1)人际关系不错:“不强求他人,不委屈自己”
(2)没有长期和/或严重的情绪困扰
(3)对“我”这个人整体感到满意。
(4)对“我的生活”整体感到愉悦和/或有意义感,至少能“痛/苦并快乐着。”
——袁寒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