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心理热线13051784755
广告
解梦靠谱吗?

关键词:

来源:心之爱

发布时间:2018-01-24

图文 | 心之爱/新雨流泉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朋友有时在聚会时会好奇地问你,“梦到底准不准?”并期待你现场给他(她)解梦,这时你就难免尴尬了……


      尴尬不在于梦不能解释,而是问者对梦暗含着普遍存在的三种误解:一是梦有标准答案;二是解梦就像做数学题或查字典,套公式或者把意象与象征对号入座,答案便水落石出;三是解梦是个很好玩的事,随时随地为之,而后洞穿“秘密”。但若按此解梦,那可以说是相当地不严肃、不靠谱了!若两人在安静且封闭性好的场合下,从感觉入手,不囿于绝对真相,联想细思、相互配合,且无泄露隐私之忧,那梦中的任何细节都可能透露出梦者的爱恨情仇,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体悟和觉察。毫无疑问,在公共场合下,心理咨询师几无例外地会婉拒释梦请求,这既非故弄玄虚,也非力不从心,而是职业道德要求使然。谁愿意隔靴挠痒或险走钢丝呢?



      自古至今,人类对梦充满好奇、遐想、敬畏,并创造出五花八门的释梦理论。然而,将释梦理论引入心理学殿堂且发扬光大的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和他最得意的弟子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伪装后的对欲望的幻想和满足。荣格则认为“梦是无意识心灵自发的和没有扭曲的产物……梦给我们展示的是未加修饰的自然真理!”对于两者的区别,“意象对话”创始人朱建军形象地形容道:“在弗洛伊德看来,梦好像一个狡猾的流氓,拐弯抹角地说下流话。而在荣格看来,梦好像一个诗人,他用生动形象如诗的语言讲述关于心灵的真理。这种梦所用的类似于诗的语言就是象征。”



      由于梦境存在貌似荒谬的细节和夸张场景,且难以用科学量化和验证。那些实证派精神病理学家、神经学家曾对梦提出巨大挑战,影响最大的是上个世纪70年代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神经生理学家阿伦·霍布森(J. Allan Hobson)和罗伯特·麦卡利(Robert McCarley)(1977;Hobson,1988)联合所做的著名实验,他们通过激活-整合模型得出结论:梦不过是在REM(快速眼动)睡眠过程中,人们试图对大脑自发产生的随机神经电冲的解释。按照霍布森和麦卡利的观点,“梦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含义!”因为,随机放电“信号”没有逻辑联系,没有内在的含义和一致模式。


      然而,梦源于随机信号的思想与随后梦内容的研究相矛盾(Domhoff,1999)。首先,那些研究认为梦的内容表现出与做梦者清醒时所关心的事情有着极大连续性。例如,在男孩和女孩中,想到他们的同性别和异性别朋友方面有性别差异(Richards et al.1998);对9~15岁孩子梦的研究也表明在关于同伴的梦的内容上有着相似的性别差异(Strauch&Lederbogen,1999)。第二个结果也挑战梦只是随机信号的说法:在整个成年期,个体梦的总体内容保持相同。梦的专家多姆霍夫(William  Dom hoff)(1999,p2007)总结说:“如果将梦看成可能是皮层对脑干脑桥区域来的随机刺激周期性的轰击做出的反应,则成年梦的内容几十年一致的情况不适合这种理论(激活-整合模型)。”


      事实上,在 “激活-整合模型” 研究论文发表12年后即1989年,霍布斯在著作《睡眠》中对研究论文做了部分修正,承认梦并不是没有含义的,只是对这些含义的解释应采用更直接的方式。“我愿保留精神分析所强调的,梦能够揭示我们的内心想法这一观点,而不赞成伪装和检察官的概念以及弗洛伊德的象征符号观点!”精神分析学派的释梦理论算是顶住了实证学派的冲击。



      杰出的白日梦研究者福克斯(Foulkes,1985)则把精神分析学派关于梦的观点更推进了一步,他认为人的认知系统赋予大脑随机冲动以形式和意义的过程不仅揭示了个人记忆中的重要信息,还体现了个人的思维方式。他还认为梦具有多种功能,其中之一就是你可以在梦中体验那些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这些梦会让人对未曾预料到的新情况有所准备;这就好比在认知上的预先排练,即“如果……,我会怎样!”福克斯提出,梦可能具有的另一种功能是增加人对自我认识的机会,因为梦经常是关于自己的。而许多人报告过对重要问题的解决或有趣的新思想是在梦中出现的(Shepard,1978)。德国有机化学家凯库勒(Friedrich  Kekule)在梦中发现了苯的化学结构:一个蛇样的分子链突然抓住了它自己的尾巴,于是构成一个环。而豪(Elias Howe)做的梦是这样的——他正在被尖上有洞的矛戳着——这使他完善了他的缝纫机发明。作曲家莫扎特和舒曼曾经报告说一些重要的音乐思想是从梦中得来的。



      如今,各心理学派已基本承认了释梦的意义和价值,从不同角度看待来访者提供的同样内容,采用各具特色的释梦方法。例如一位接受心理治疗的女士讲述了一个梦,她正在用吸尘器清洁她母亲的房间。经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学派)治疗鼓励来访者进一步探索梦的意象,对它们进行自由联想,领会显性内容下面的信息是什么。弗洛伊德学派解释的焦点是告知梦的象征意义,提示生殖崇拜的内容,也许是俄狄浦斯冲突或阴茎羡慕。这位女士努力清洁可能被看作是对这些感觉羞耻的明显信号。克莱因学派(客体关系学派)可能希望沿着来访者作为孩子对母亲身体的感受来解释。科胡特学派(自体心理学派),可能根据在治疗中呈现的移情检查梦的主题。荣格学派(分析心理学)的解释既是分析性的(关于这位女士与母亲或主要照顾者的关系),也对母亲女神等原型感兴趣。


      行为或认知治疗师更可能集中在梦是普通的认知和行为的表达,除非来访者渴望解梦。否则对梦的解释会限制在这位女士觉得为了获得爱不得不清洁的信念和行为,或者这是完美主义倾向的例证。


      人本主义治疗师可能集中在梦是来访者否定部分的表征。因此,完形治疗师让来访者演出这个梦,先是作为女士,而后作为母亲,甚至作为吸尘器,或者被清洁的房间。通过这种方法使这位女士充分地觉知和表达梦的内容。系统治疗意味着母亲可能也是治疗的一部分,梦可能是集中在家庭不同成员之间内部关系的机会。治疗师可能会问,“在梦里其他家庭成员在哪里?这位女士的“清洁”对家庭的功能是什么?”



      正如本文开头所言,解梦不应刻意追求所谓标准答案和真相,心理咨询的重点已从使用解释的狭窄专注(追求标准答案和真相),转变为对唤起遗忘的事件、材料的搜集和梦者在梦中情感体验的关注。这些体验和材料可能代表着未解决的冲突,表达了在渴望的关系中未解决的期盼或人类普世存在的命题,例如死亡、孤独等等。正所谓“人生如梦,梦如生人”。无论在梦中或生活中,人都生活在三种心理表象中:客体表象(我眼中的别人是怎样的,我如何对待别人)、自体表象(我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我如何对待自己?)、自然或宇宙表象(我眼中的自然、宇宙怎样,我们在它们中应该处于怎样的位置?),只是梦更接近真实感受和境遇,而且梦是没有底的,我们不能指望能觉察出梦的多层含义。一般来说,我们能在来访者做梦的时期找出对他(她)最有意义的含义就该感到满足了!




--- 参考文献 ---
1.《干预与技术》 【美】塞瑟(Lynn Seiser) 【澳】沃斯戴尔(Colin  Wastell)著  安芹译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6月初版2刷
2.《释梦》 朱建军著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出版社 2015年1月 初版6刷
3.《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探索心理学研究的历史》 【美】罗杰·霍克(Roger R. Hock)著  白学军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年版1刷
4. 《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 【美】理查德·格里格 菲力普·津巴多著 王垒、王甦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年2月第8次印刷



——————————————

心之爱 | 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分享 转载请联系授权